品種介紹及栽培技術改進
台灣位處亞熱帶及熱帶,氣候高溫多濕,極適茄子之生長,農民栽培歷史已久。地方品種原本繁多,近年來在經濟栽培的考量下逐漸被淘汰。
目前鮮銷用栽培品種高屏地區以屏東長茄,中部彰化一帶以麻芝茄為主。茲將兩主要栽培品種之特性介紹如下:
屏東長茄: |
株形半直立,枝幹粗,葉片厚而大,花紫紅色,果形長直,果色亮紫,果底圓,果長一般在30~35公分之間,若栽培管理良好,秋冬季及早春最大果長可達40~45公分。
豐產,遇逆境恢復力強,耐寒但不耐熱,夏季生產之果實色澤淡,且果長變短。南部地區最早於
5~6月播種,7~8月定植,9月起即可陸續採收茄果至次年
4月止,採收期長達10個月份。產銷方面除9月搶早市者價格較高外,1~3
月為高屏地區之黃金產期,品質優,價格亦平穩。 |
麻芝茄: |
株形直立,枝幹較細,葉片薄而稍小,花紫紅色,果形細長,尾端稍彎曲,果色黑亮紫,果底尖,果長一般亦在30~35公分之間,若栽培管理良好,夏季最大果長可達40~60公分。豐產,遇逆境恢復力弱,耐熱但不耐寒,冬季寒流來襲時果實易蜷曲變形,且不易著果。中部地區栽培時期多於10~11月播種,翌年1~2月定植,
5月開始採收至10月為止。 採收期約為5~6個月,若當年為暖冬則採收期可延長至12月。少部分於
3月播種, 4月定植, 6月份開始採收至年底。中部地區茄果品質較佳之月份為5~8月。 |
【施肥】
茄子生育期長,肥料需要量也多,一般土壤的肥料用量如下表:
茄子施肥量(公斤/分地) |
肥料種類 |
基 肥 |
追 肥 |
雞糞堆肥 |
2000 |
─ |
豆餅 |
100 |
─ |
硫酸錏 |
40 |
15 |
過磷酸鈣 |
120 |
20 |
氯化鉀 |
20 |
5 |
|
|
基肥: |
於整地前全圃撒施,追肥自開始採收後,每7~10天施1次,冬天間隔長,夏天間隔短。為省工起見,可用台肥1號及4號複合肥料交互使用。 |
追肥: |
宜於灌水前後施於植株近根際處,而隨植株之茂盛,中期後可直接施於畦溝,惟應按畦之兩邊交互施用,以避免根群受到傷害,影響養份之吸收與利用。又如逢夏季連續下雨,田區淹水,茄株生長耗弱時,宜先施少量尿素,恢復生長勢後,才可按一般方式管理。 |
【整枝、去葉、摘心及疏果】
屏東長茄: |
整枝方式宜採三幹,即於始花部位第一分叉下再留一主幹,比較始花前慣行之雙幹整枝方式,可增加早期產量81%及總產量28%。定植後,須強行除蘗及去葉,去除始花節位以下之葉片及蘗芽,以提高始花節位高度,與其他蔬菜間作可達到相同效果。往後則僅摘除老葉,果實下面保持2~3葉為原則,每花序亦僅留
1果,其餘去除。待茄株主支幹延伸至兩旁所牽之鉛線或尼龍繩上,株勢已固定時,即行摘心作業,將主枝條頂端之嫩梢摘除,以利腋芽長成新枝。
選擇粗壯腋芽者,形成新枝後,每枝條僅留
1果,並予摘心,俟茄果採收後即行稔枝,去除該結果枝以促使主幹再生新梢,如此可長期維持植株之生長勢,枝葉不會過度繁茂,保持通風,不僅節省去葉人工,減輕病蟲危害,從而減少施用農藥,並可確保每條茄果均達良品以上水準之品質。 |
麻芝茄: |
宜採雙幹之V型整枝,於始花節位上之兩主幹各留2分枝,成4條結果母枝,其他去葉、摘心及疏果作業同屏東長茄。
立支柱:茄子定植 1個月後,於離植株5公分處,每株立1支柱,紮綁塑膠繩以固定茄株,南部地區水平架栽培者,再於
3個月後於株行兩旁距50公分處,間隔5公尺立兩排90~100公分高之桂竹支柱,並於高度約70~80公分處,以鉛線或尼龍繩牽引串連,以協助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並可收牽引茄果向上,使其不因接觸地面而導致彎曲、腐爛,所生產之茄果將既長又直。而中部地區之V型架栽培,係於茄子主幹兩邊,間隔2.5公尺使用6分桂竹斜插成V字型,於高
2公尺處,以細竹架住以串聯固定支架。V型架之兩端高13公分處,再以相同大小之桂竹縱向串聯,便於以塑膠繩牽引固定其
4條結果母枝。 |
|
(戴順發、陳東鐘,高雄區農業專訊第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