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甘藷大家庭 / 五彩齊繽紛 / 【 台農 73 號 富含花青素之紫肉甘藷(紫玉甘藷) 】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 台農 73 號 富含花青素之紫肉甘藷(紫玉甘藷) 】
發文日:112/07/17

新生命之二《台農 73 號》

一‧前言

       甘藷為台灣重要之雜糧作物。自日據時代起到1973年為止,台灣甘藷除食用外,一直為農村養豬之主要自給飼料,因為甘藷需求數量龐大,栽培面積一直維持在20~24萬餘公頃之間;但自1973年以後,甘藷飼料用途,逐漸被玉米所取代,以致甘藷需求量銳減,加上部分甘藷種植地區因水利設施改善,已逐漸被水田取代,因而造成甘藷栽培面積大幅度縮減。近年來甘藷主要用途為鮮食用,少部分作為澱粉及食品加工用原料,再加上葉菜用甘藷之新利用方式,甘藷再度為消費者喜愛,近年來配合養生觀念之興起,甘藷因含豐富之營養成分,故被醫學界及食品營養專家所肯定,並認為甘藷為良好之健康食品,使甘藷之栽培面積也逐年增加,自1993年以後維持在一萬公頃以上。

       嘉義分所自1911年開始從事甘藷育種工作,先後育成台農1號至台農72號等72個甘藷品種,早期為配合農村需求,育種目標以鮮食用及飼料用甘藷為主要目標,近年來配合消費者需求轉變為鮮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尤其在台灣加入國際貿易組織 (WTO) 後,自產農產品為迎接進口農產品的衝擊,提高甘藷產量與品質之育種目標更為重要,並研發擴大甘藷加工利用方式,以增加甘藷產品多樣性,來應付各種挑戰,作為未來甘藷育種目標。

       以往甘藷因栽培容易,且生產量高,過去缺乏米食時,窮苦人家常以甘藷替代米食,因此甘藷常被誤認為「劣級食物」,「吃甘藷」為「貧窮」的代名詞。但近年來甘藷之營養價值廣泛被醫學界及食品營養專家所肯定,故選育具有高營養成分之甘藷品種一直是甘藷育種之主要目標。嘉義分所自89年秋作由多向交集團後裔中選出品系CYY90-C17,經一定育種程序之試驗結果顯示,該品系之花青素含量高,且藷形及食味佳,頗具有推廣價值,因此提出申請命名登記,以迎合農民與消費者求新求變之需求。


二‧育成經過

       90年自352株之甘藷台農62號為父本及清水紫心為母本雜交之實生系,依據單株塊根產量、塊根乾物率、皮色、肉色、藷形等特性優劣,選得優良品系4種,品系CYY90-C17塊根數目4個,單株塊根鮮重1.50公斤,塊根乾物率33.2 %,皮色及肉色分別為粉紅色及深紫色,且食味、品質佳,符合甘藷品系選拔條件,獲選進入品系產量比較試驗。

       91及92年於嘉義分所試驗農場進行品系產量比較試驗,品系CYY90-C17之塊根產量分別較對照種台農57號增產1.3 %及21.1 %。93及94年於全臺4個地點進行區域試驗,品系CYY90-C17平均塊根產量分別較對照種減產14.4 %及22.4 %。92年至95年分別進行主要病蟲害檢定、採收期試驗、肥料試驗、種植期試驗、塊根化學成分分析及食味品評等試驗,皆顯示CYY90-C17在食用品質、塊根化學成分及病蟲害耐性等皆較對照種台農57號優越,故96年3月16日提出命名,經審查委員審查通過,正式命名為台農73號,商品名為『紫玉』。


三‧品種特性

       長蔓平均長154公分,莖徑平均0.51公分,綠色,無茸毛,節間長平均5.02公分。鼻形,綠色,葉長平均11.2公分,寬6.8公分,頂葉綠色,葉形較細小,葉柄綠色,無茸毛,且莖葉為匍匐性,生育速度中等,莖蔓細小,分枝數中等,平均為4.3支。塊根形狀為長紡錘形。表皮為粉紅色,光滑,表皮脈少,皮目淺,肉色為深紫色。開花期自10月至12月間,植株開花多。種植適期為秋作9~10月,在秋作生育日數約150天,每公頃平均塊根收量為30公噸左右,塊根乾物率為28-32 %,鮮塊根還原醣含量為每百克鮮藷含4.46 mg,鮮塊根花青素含量高,而花青素是由cyanidin及peonidin所組成,藷皮含量較藷肉高。


四‧用途

       本品種經委託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化學分析結果顯然示其還原醣、維生素E及鈣、磷皆較對照種台農57號高,其他化學成分則以台農57號較高;塊根花青素含量高,而花青素主要是由cyanidin及peonidin所組成,其中藷皮含量較藷肉高。另外食味品評結果亦發現本品種在形狀、皮色等外觀特性皆較台農57號優,而蒸煮後之肉色、質地、香氣、甜味及適口性亦均較台農57號為佳,而肉質氧化褐變度低之特性亦較台農57號為優。故本品種不僅可作為健康食品食用,亦可作為烤藷或其他加工產品之加工原料。


五‧栽培注意事項

1. 適合秋作栽培,尤其中南部秋作甘藷栽培區。
2. 適合砂質壤土及鬆軟之壤土栽培。
3. 最適行株距為100×25公分。
4. 每公頃三要素施用量為氮肥60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180公斤,施用時以氮肥、鉀肥半量及磷肥全量作為基肥施用,另半量之氮肥及鉀肥於中耕時作為追肥施用 (擬依各推廣區之土壤肥力檢定結果,進行肥料推薦使用量) 。
5. 種植後三天內,噴施萌前殺草劑,抑制雜草發生 (施用藥劑請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植物保護手冊雜糧作物部分) 。
6. 本品系對軟腐病呈感性,收穫時應注意減少甘藷塊根破損,以減少病菌由傷口感染機會,降低損失風險。
7. 甘藷蟻象防治,以性費洛蒙生物防治,於甘藷插植後即設置性費洛蒙誘蟲器,誘蟲器相距約15公尺,每隔2-3週檢視並清除捕獲的蟻象,同時變換誘蟲器位置,以降低蟻象之密度及危害。


六‧推廣展望

       我國於民國91年1月正式成為WTO會員國,使台灣之農業將受到嚴重之衝擊,甘藷也不例外,以往甘藷以鮮食為主,但今後應加強甘藷利用之多樣性,確保臺灣甘藷產業持續發展,為當務之急。台農73號具有高產及高品質之特性,由四個地點兩年區域試驗結果顯示,塊根收量平均為35,629公斤,另外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之化學分析結果,亦顯示本品種之還原醣、維生素E及鈣、磷皆較對照種台農57號高,而塊根花青素含量高,花青素主要由cyanidin及peonidin所組成,其中藷皮含量較藷肉高。因台農73號之塊根含豐富之花青素,且具有高產、高品質及食味佳之特性,故本品種不僅可作為健康食品食用,亦可作為烤藷之加工原料,故在未來推廣上,將可作為鮮食用甘藷品種,亦可成為加工業者選擇製作烤藷或其他加工產品之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