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甘藷小學堂 / 健康預防針 / 健康預防針(病蟲害管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健康預防針(病蟲害管理)
發文日:112/07/17

  台灣甘藷主要蟲害有蟻象,螟蛾和猿葉幼蟲等,主要病害在生育期有蔓割病、縮芽病、簇葉病及病毒病等,採收後之貯藏期有軟腐病及炭化病等。


> 蟲害
  危害葉部的猿葉蟲及鳥翼蛾、蝦殼天蛾之幼蟲,危害莖部的有甘藷夜螟蛾幼蟲,危害塊根者有甘藷蟻象及猿葉蟲幼蟲等,其中以甘藷蟻象危害最為普遍。


> 病害
  台灣甘藷的最主要病害為病毒病,目前已知之病毒病約有7種,對塊根收量及品質之影響,亦有不同程度上之差異。此病害無法用藥劑防治,只有採用無病毒種苗或選用抗病或耐病性強的品種。為防止此病害發生及擴大蔓延,在苗床或本田中,如發現甘藷葉有向上捲曲,或葉部呈異狀病斑的植株時,應即拔除消滅。上述這些病蟲害的生活習性、危害特徵和防治法等,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以下說明甘藷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及栽培模式:

(一)甘藷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1.甘藷蟻象(Sweetpotato weevil) 學名:Cylas formicarius elegantulus (Summers)

發生生態:年發生約7-8世代,以8至翌年1月間發生密度最高。若以5-9月插植者在11至翌年3月收獲者受害程度較嚴重;而10-11月插植者則於翌年4-5月收穫者受害程度次之。另外甘藷種植於粘質或粉質壤土之土壤容易龜裂較易被蟻象產卵為害;而選擇種植於砂質壤土者則為害程度較輕。
防治方法:每公頃施用2.5 %陶斯松粉劑45公斤於莖蔓間,間隔7-10天施用一次,連續3-4次,另每分地設置4個性費洛蒙誘蟲盒誘殺雄蟲,誘蟲盒之間距15公尺。

2.甘藷猿葉蟲(Sweetpotato leaf beetle) 學名:Colasposoma dauricum (Motschulsky)

發生生態:年發生2-3世代。,於3-4月及7-8月間出現最多。成蟲為甘藷幼苗之主要害蟲,取食嫩葉及莖之部位,造成藷苗頂梢易折斷,而啃食葉片者則呈不規則孔狀。卵產於土表,幼蟲潛入土中啃食塊根表皮,形成不規則凹道,老熟幼蟲在土中造窩化蛹。本蟲雖不會深入藷塊內為害,但會影響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每公頃施用2.5 %陶斯松粉劑45公斤,間隔7-10天施用一次,連續3-4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3.甘藷螟蛾 (Sweetpotato vine borer) 學名:Omphisa anastemosalis (Guenee)

發生生態:年發生5-7世代,在6-7月插植者被害較嚴重。成蟲白天靜棲於葉蔓間及夜間活動的習性。卵產於葉片,幼蟲潛入靠近地面之主蔓為害,通常一蔓一蟲,老熟幼蟲選擇於主蔓內造繭化蛹。被害部呈膨大木質化,中耕翻蔓時,甚易折斷。
防治方法:每公頃使用90 %納乃得可濕性粉劑0.5公斤1800倍,第一次於甘藷種植作半畦時,施於畦心;第二次於中耕後、培土前(甘藷種植後1-2個月開始,間隔15天施用一次,採收前2個月停止施藥)。

4.食葉性害蟲

       主要有斜紋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甘藷鳥羽蛾 Ochyrotica concursa (Walsingham)、白鳥羽蛾 Alucita niveodactyla (Pagenstecher)、甘藷麥蛾 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甘藷潛葉蛾 Bedellia ferenodes (Meyrick)、甘藷蝦殼天蛾 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甘藷龜甲金花蟲 Cassida circumdata (Herbst)、大黑星龜金花蟲 Aspidomorph miliaris (Fabricius)、Y型龜金花蟲 Aspidomorpha indica (Boheman)、銀葉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及桃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等。若上述害蟲為害甘藷被害葉面積達30%以上時,才需注意防治。如甘藷蝦殼天蛾幼蟲取食量大,嚴重發生時可使用50 %加保利可濕性粉劑2.4-2.8公斤500倍稀釋液,以毒殺幼蟲。

甘藷生長中期有1/5葉片遭受甘藷潛葉蛾為害時開始施藥1-2次,每公頃可使用50 %撲滅松乳劑1.0公升或1000倍稀釋液,採收前2個月停止施藥;與每公頃使用90 %納乃得可濕性粉劑0.56公斤或1800倍稀釋液,以防除幼蟲。

進一步防治方法:甘藷葉片嚴重被害時,則參考選用下列藥劑一併防除害蟲:

(1)每公頃使用25 %美文松乳劑1.6公升或500倍稀釋液.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2)每公頃使用58 %乃力松乳劑0.8公升或1000倍稀釋液,採收前4天停止施藥。
(3)每公頃使用2.8 %賽洛寧乳劑0.4公升或2000倍稀釋液,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4)每公頃使用2.8 %畢芬寧乳劑0.4公升或2000倍稀釋液,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5.甘藷病毒病

病原:能感染甘藷之病毒全球約有20多種,在台灣已發現7種。其中,以甘藷羽狀斑駁病毒(Sweet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甘藷潛伏病毒(Sweetpotato latent virus, SPLV)、甘藷黃矮病毒(Sweet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 SPCSV)感染較為常見,最高可造成產量90%以上損失。

防治方法:利用甘藷莖頂上之生長點(apical growing point)進行組織培養(tissue culture),可去除病毒感染。種植去病毒之健康種苗,可避免病毒感染之損失,增加甘藷產量及品質。

6.甘藷簇葉病

病原:Mycoplama-like organism

病徴:為葉片變小扭曲、節間縮短、腋芽叢生、花器葉化、植株矮化呈簇生狀等。

發生生態:本病為擬菌質體所引起,由種薯、種苗及媒介昆蟲(黑尾葉蟬)所傳播。媒介昆蟲以4-6月密度最高、傳毒能力最強。本病在苗栗及新竹沿海地區、澎湖、金門及屏東縣琉球鄉等地較常發生。

防治方法:選擇健康種苗、田間衛生清除病株及媒介昆蟲之防除。

7.甘藷蟻象、螟蛾及猿葉蟲之綜合防治法

(1)輪作:最好與水田輪作
(2)甘藷採收後及種植前一星期浸水2-3日
(3)藷苗浸藥處理或採用無病蟲害健康藷苗
(4)田間衛生:清除田間殘留藷塊之蟲源或病株及中間寄主植物,如牽牛花、空心菜及馬鞍藤等
(5)加強覆土(培土)及灌溉
(6)種植前混拌藥劑於畦土中,再種植藷苗
(7)中耕後、培土前,再施藥一次


(二)甘藷種植模式說明範例

一、甘藷生產作業流程圖

栽植前準備(包括種苗、水源、肥料、堆肥、農藥、包裝資材)

↓ 農場整地、施基肥及作畦

↓ 種植(含噴施萌前殺草劑)

↓ 中耕培土(含施追肥)

↓ 田間管理(包括灌水、病蟲害防治及翻蔓)

↓ 收穫

↓ 選別裝袋(箱)

↓ 出貨


二、甘藷栽培管理注意事項及示範模式(以夏秋作7至11月種植期為例)

七月之前 (種植前一星期)

1.田區至少浸水二天以上。

2.清除田區周圍之中間寄主植物,如旋花科作物之甘藷、空心菜、牽 牛花及馬鞍藤等,以避免甘藷蟻象之侵害與蔓延。

七月

1.種植前施用基肥及有機肥料。

2.種植後三天內施用萌前殺草劑 (例如拉草、施同浦等),以抑制雜草 發生。

3.每分地設置4個性費洛蒙誘殺器防治蟻象,每隔1-2個月添加一次。 最好是種植區採取共同防治,以達到全面防治之效果。

八月

1.灌水以促進地上部莖葉生育,但需視土壤含水量而決定灌溉量與次 數。

2.注意螟蛾、猿葉蟲或其他地上部莖葉害蟲之為害,發現時,應立即 清除或銷毀。

九月

1.中耕、培土,以防止雜草與作物競爭養分及招致害蟲蟲源。藷塊生 長處培土必須確實,可阻隔或減少蟻象產卵為害。

2.施用追肥,以促進塊根肥大。

3.注意螟蛾、猿葉蟲或其他地上部莖葉害蟲之為害。

4.更換性費洛蒙誘餌。

十月

1.灌水以促進地上及地下部莖葉塊根之生育,但需視土壤含水量 決定灌溉量與次數。

2.翻蔓以促進塊根肥大,為節省成本部分農民已省略此程序。

3.注意蟻象、螟蛾、猿葉蟲或其他地上部莖葉害蟲之為害。

4.注意及避免成長中之藷塊裸露至土面,減少蟻象產卵為害機會。

十一月

1.保持土壤適當含水量,以促進塊根肥大。

2.採收時應避免甘藷塊根造成傷口導致軟腐病之發生。

3.注意及避免藷塊裸露至土面,以減少蟻象產卵為害機會。

4.更換性費洛蒙誘餌。

十一月以後 (採收後)

1.清除田間殘留莖葉及塊根,以集中掩埋或焚毀方式,減少殘存及 越冬蟲源。

2.種植綠肥植物或與水田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