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殼天蛾
(Sweet potato hornworm)
學名:Agrius
convolvuli (Linnaeus)
Protoparce convolvuli
L.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86頁。台中。412頁。)
生態習性:
年發生3~5代,初冬期間發生密度最高,成蟲白天潛伏,黃昏開始活動。卵產於葉背,幼蟲自葉緣蠶食葉片,僅留葉柄,老熟幼蟲化蛹於土中。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86頁。台中。412頁。)
形態:
卵: |
略呈球形,淡黃綠色,直徑約2公厘,粒粒散產於葉上。 |
幼蟲: |
有綠色與褐色支兩種個體,體極肥大。綠色幼蟲,全身皆綠色,顏部有黑白二色之縱條各一,但亦有無此條紋者。胴部第4~12節之兩側,各有暗紫色與黃白色相併之斜線一條。氣門之周圍有黑色環紋,其內方成赤色。尾角黃褐,其末端黑色,體長約50公厘。褐色個體,全身為暗褐色,顏部各有黑縱線二條,胴部第4~12節各節兩側之斜線為黑褐色,氣門為黃色,體長與綠色個體同。 |
蛹: |
赤褐色,口吻自頭頂突出,作長橢圓形之旋捲後,再將自末端部接觸於胸部之腹側。尾端尖長突出,體長約58公厘。 |
成蟲: |
體翅皆暗灰色,胸部帶褐色,有黑色縱線,腹部背面灰色,但各環節有白赤黑等3種顏色之橫帶。前翅上有濃綠不同之若干條紋,後翅亦暗灰,有暗褐色橫帶2條,體長47~50公厘,展翅100~120公厘。 |
(陳文雄、張煥英。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315頁。葉瑩編。)
危害狀:
幼蟲自葉緣蠶食葉片,僅留葉柄,嚴重時全圃不留一葉。
(陳文雄、張煥英。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315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
幼蟲發生時,實行掘溝,以阻止幼蟲移動。 |
二、 |
成蟲靜停於葉背或屋壁上時,應盡力撲滅成蟲。 |
三、 |
調節甘藷收穫期,將土中之蛹掘起殲滅。 |
四、 |
藥劑防治: |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使用量 |
稀釋倍數
(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50%加保利可濕性粉劑
(Carbaryl) |
2.4-2.8公斤 |
500 |
|
毒殺幼蟲用。
*加保利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不接受擴大作物範圍。 |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86頁。台中。412頁。)
|
|
|
幼蟲 |
|
成蟲 |
(陳仁昭,1996,南部地區山地作物病蟲害圖鑑第一輯第18頁) |
|
(顏福成,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102頁) |
|
|
|
蝦殼天蛾展翅狀 |
|
|
(陳仁昭,1996,南部地區山地作物病蟲害圖鑑第一輯第19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