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甘藷( lpomoea
batatas (L.) Lam. )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旋花科(
convoluvlaceae )甘藷屬( lpomoea ),batatas
組中的一種,具有匍匐地面生長習性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起源於以墨西哥為中心的帶美洲,台灣是在17世紀初期,由福建傳入栽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
台灣位於熱帶和亞熱帶之間,環境條件適合甘藷生長。因甘藷是利用塊根和莖蔓進行無性繁殖,繁殖力強。本省氣候溫暖,甘藷種植時期無嚴格限制,任何季節種植,都有相當的收量。甘藷又對風土選擇不嚴,栽培容易,適應性廣,風險少,安定性高,且富有營養價值,土根和莖葉都可充分利用,然而本省目前甘藷之生產和利用,仍滯留在初級原料階段,致無法提昇產品的經濟價值。因此,如能因地制宜,發展甘藷產品加工方法和產品有效的利用,使供需穩定,則台灣甘藷之生產,仍有其重要的意義。
本省甘藷之生產和利用,有二個很明顯不同的時期。一為自1947年至1971年間,甘藷主要用途為農村重要的自給飼料及輔助食糧。生產和需要量大,故栽培面積保持在20~24萬公頃,年生產量為200~340萬公噸,這是本省甘藷生產和利用上最高峰的時期。一為自1971年以後的各年間,由於用途的變遷,甘藷用作飼料需要量銳減,所以栽培面積逐年大富減少,目前以供食用為主,部份作為食品加工及澱粉原料,至1996年,全省栽培面積為一萬一仟餘公頃,年生產量為19萬5仟餘公噸,這是本省甘藷生產和利用史上最低落的時期。
(李良,1997,臺灣雜糧作物品種圖說第三輯第三頁)
甘藷原產熱帶,各種土壤均可栽植,而以排水良好的輕鬆砂質壤土、地力中等、土壤pH在
5.5 - 8.0間為宜。本省全年皆可種植甘藷,但以八至十一月為最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