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瓜知充電站 / 病蟲危機 / 炭疽病(Anthracnose)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炭疽病(Anthracnose)
發文日:97/10/29

炭疽病(Anthracnose)

病原菌:

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病徵:

初形成黃褐色圓形病斑,大小至數公分直徑,老化後病斑周圍呈褐色,中間褪成白色,易破裂,在莖部呈黃褐色細條狀,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影響產量。果實上則於果實成熟後,成圓形褐色凹陷水浸狀斑點,並於潮濕環境下形成橙紅色粘狀砲子堆。嚴重時使果實變形、腐爛、造成產量及品質的重大損失。

發生生態:

炭疽病菌可經由種子傳播,與罹病莖、葉一起殘留於土中或栽培網上越冬,成為翌年之感染源。分生抱子藉雨水飛濺或噴灑灌溉水而傳播。在春、夏兩季,高溫高濕,在氮肥施用過多之瓜田容易蔓延為流行性病害。本病害在台灣平地栽培以夏秋兩季多雨時較易發病。

防治:

1. 採用設施栽培,隔離雨水可減輕炭疽病。

2. 種子應事先消毒(如25%撲克拉乳劑3000倍),避免連作,勿施過量氮肥,清除及燒毀病株。

3. 未有推薦用藥,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西瓜炭疽病之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