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瓜知充電站 / 病蟲危機 / 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Mycosphaerella black rot)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Mycosphaerella black rot)
發文日:97/10/29
病原菌:
Mycosphaerella melonis (Ascochyta melonis)
病徵:
病斑多發生於葉柄、支蔓分枝處及主蔓接近地面之莖冠部,初造成暗黑色圓斑,爾後擴大,在潮濕環境患部會有橘紅色的流膠,病斑表面形成許多黑色粒狀之柄子器和子囊殼,若環境乾燥則病斑轉為灰白色,末期整株死亡;葉片及葉柄受害時,呈水浸狀黃化壞疽,提早枯死;果梗和果實也都會罹病,產生黑色龜裂凹陷病斑,發育不良或提早落葉。因在支蔓上造成枝蔓枯萎,故稱蔓枯病,尤其在接近地面之莖冠部造成潰瘍腐爛病徵 (俗稱 “敗頭”)。
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原菌可在種子、病蔓和土壤中存活並感染植株,但主要感染源則是在病蔓上之子囊殼與柄子器產生的子囊砲子與柄抱子,病原菌分生孢子經由枝葉表皮侵入,對老化的組織則由氣孔或傷口侵入。前者隨風吹送後者藉雨水飛濺傳播。最適發病溫度為18-25。C。
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
2. 種子應事先消毒(如25%撲克拉乳劑3000倍),避免連作,勿施過量氮肥,清除及燒毀病株。
3. 罹病初期,以刀削去莖冠部病斑表皮,塗抹化學藥劑,或在植株上面噴灑《植物保護手冊》推荐之藥劑擇一輪流施用,如50%三氟敏(Trifloxystrobin)水分散性粒劑4000倍,23%亞托敏(Azoxystrobin)水懸劑4000倍,50%撲克拉錳(Prochlorate manganese)可濕性粉劑、37%護矽得(Flusilazol)乳劑10000倍,24.9%待克利(Difenoconazole)乳劑3000倍。唯必須注意,感染源都於夜晚及雨後釋放,故必須於晨間、雨後,甚至在綿綿細雨當中實施噴藥。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