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神豬競賽的習俗從何而來?中間又經過什麼樣的演變?其實獻祭豬羊,是華人相當古老的禮俗,早在先秦就已經有所謂的「少牢之禮」,也就是全豬全羊做為牲禮,經過儀式性的畜養及宰殺,藉此表達集體性的內心深處最虔敬的感恩。
經過數千年,古老的文化禮俗大致上仍保持原始的面貌,尤其是客家人的傳統習俗中,豬肉不但是祭拜中重要的牲禮,在餽贈長輩的物品中,豬肉也是最能表達敬意的,因此,殺豬祭拜之俗由來已久,也是漢民族的重要傳統之一。
至於義民祭典的神豬、神羊競賽從何開始,根據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的口述,義民廟祭典神豬神羊競賽,始於道光十一年林秋華高中武舉人,返鄉祭祖並備全豬全羊酬謝義民爺庇佑,到場觀禮的地方仕紳,以當時農業社會鮮少娛樂,倡議於每年祭拜時「神豬比重,神羊比角長」,以增農村趣味,沿襲迄今一百七十餘年,一方面以牲禮「向義民爺祭拜感恩」,二方面「為國家社會祈福」,但願人丁興旺、四時豐收。另外酒宴當中,眾人也提議由四大庄輪流殺豬宴客,而且為防後代不肖子孫將錢用盡,因此連帶廟產也三年結算一次,就這樣慢慢形成了每年輪值的庄頭大宰豬羊的習俗。
建立輪值制度後,褒忠亭在地方仕紳的熱心參與,以及信眾增多的情況下,廟產日益豐隆,為求公平起見,並防止有心人士覬覦廟產,建立一套可長可久的輪值制度是有其必要性的,也因為建立了一套可以遵循的制度,使得廟方的公信力受到肯定,加上聯庄互保的實際需要,使得參與祭祀圈的地區愈來愈多,北部桃竹苗地區的客家族群勢力逐漸成形,客家意識也更加凝聚,而各庄之間也有了比較,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輪值祭典區無不卯盡全力,一方面表達誠心,一方面展現地方實力,競賽也由此而起,從最初的四大庄,到後來十三大庄、十四大庄,一直到現在十五大庄,豬羊競賽流傳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規模也一年比一年大,成為北部客家庄最盛大、最熱鬧的祭典。
從原本儀式性表達對義民爺的誠心,到後來類似誇富宴般的神豬競賽,神豬一年比一年大條,從原本只有幾百台斤的豬,到了80 年代開始,竟出現了上千斤的神豬,之後凡是要入等的豬,都得在千斤以上,一點也不稀奇了;除了神豬重量屢創紀錄,裝置神豬的豬公架也有極大改變,從清代末葉毫無裝飾,到日治時代開始出現日益繁複的豬羊棚,現在已經發展成炫麗奪目的彩棚文化,成為神豬競賽中的主角之一。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