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防治顯微鏡 / 捕食性天敵 / 捕食性天敵昆蟲的捕食過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捕食性天敵昆蟲的捕食過程
發文日:97/09/15
捕食性天敵昆蟲的捕食過程
章加寶   捕食性昆蟲對獵物的捕食過程有四個步驟即生境的選擇、發現被食者、對獵物的取食、獵物的適合性。茲分述如下:
1、生境的選擇 在森林內發育成長的捕食者,不離開原生境,而一年生植物生境內生活的捕食者,靠擴散或遷移尋找適宜的生境。生境內某種植物的種類可吸引捕食者。另有一些種類的捕食者依獵物種群變化而決定存留或遷移。例如花椿Anthocoris sarothamni一年二代全在金雀花上取食木蝨,另一種花椿A. nemoralis,第一代在金雀花上取食,夏天轉到其他灌木產生第二代。另一種花椿A. melanocerus隨著獵物種群密度高低變化而轉移,在春天柳樹上取食木蝨,夏天遷到梨樹上,秋天遷到三角葉楊上取食蚜蟲。視覺和化學信息物質是引導捕食者找到生境的主要因子,草蛉和食蚜蠅成蟲由於視覺可感受不同顏色的光,而找到開花植物。某些捕食性昆蟲是靠植物或被食者發出的某些揮發性化學物質找到一定距離內的生境。普通草蛉成蟲對花粉有正趨性,因此有人利用人造花粉散放田間招引草蛉。酸化色氨酸對草蛉成蟲的吸引力很大,由於花粉內利它素作用,在上風處放人造花粉時,下風處的草蛉成蟲就會逆風而上,尋找花粉。小蠹蟲的捕食性天敵如谷盜類、郭公蟲、閻蟲類都是根據小蠹蟲聚集外激素和樹木的 烯之吸引而聚集到小蠹蟲為害的樹木上捕食。
2、發現被食者 在氣候適宜的生境,捕食者常受光線、重力、化學物質的影響。在伏擊型或獵食型的捕食者中,視覺為主要因子,如螳螂、刺益椿、食蟲虻等。有些捕食者視覺很發達,但靠觸角捕食。某些食蚜瓢蟲、食蚜蠅之捕食和光照、重力有關。某些種類具趨光性、趨地性,但也有一些種類負趨光性或負趨地性。捕食者是隨機搜索被食者,某些瓢蟲幼蟲用前足發現被食者,成蟲用觸角發現被食者;長椿、獵椿及一些瓢蟲的成蟲在被食者距其幾毫米時才能看見。捕食者在捕食一個獵物後,搜索方向的轉變就更頻繁,這種行為可使捕食者的搜索活動集中在被食者的多種群密度區域內。隨著捕食者年齡及體型不同,食蚜捕食者的幼蟲在搜索食物時所活動的範圍不同。此外,葉子表面一些刺激物,可以刺激某些捕食者搜索葉緣和葉脈,例如七星瓢蟲幼蟲在進行搜索時能把大部份葉面和莖都搜索遍,同時還能避免同一區域的重複搜索。
3、對獵物的取食 捕食者在捕食獵物時常受捕食者年齡和獵物體型大小影響。如盔唇瓢蟲Chilocorus orbus在發現和捕食獵物的能力上受獵物大小影響,其一齡幼蟲能取食被固定的介殼蟲若蟲,不能取食較大的介殼蟲。二點瓢蟲體型和蚜蟲大小相同時,蚜蟲可由腹管內分泌蠟質來擺脫瓢蟲取食,瓢蟲被其纏住時,蚜蟲即可逃走。獵物表皮組成分也可影響捕食者捕食,可能由於表皮上的蜡層的影響,如人工飼料的石蜡表皮所含化學物質誘使食蚜性瓢蟲和草蛉取食,獵椿和長椿也能取食石蜡包裹的人工飼料。飢餓亦可影響捕食者的行為,例如螳螂的食物供給受限時,其搜索攻擊獵物的距離就受到影響,並影響其取食量及所需時間。獵物數量低,捕食者相殘殺以提高自已生存力,瓢蟲幼蟲及成蟲在獵物數量低時常取食自已的卵,以提高生存及搜索能力。某些捕食者對獵物的捕食和選擇受獵物在環境內的豐盛程度影響。有些捕食者有改變捕食對象的習性。此時環境內最多的那種被食者,在它捕獲食物中所占比例要比它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大。例如七星瓢蟲捕食能力捕食蚜蟲時和獵物的豐度成正比。
4、對食物的適合性 被食者體內的組織成分決定捕食者是否取食,但也有例外,有些瓢蟲捕食一些有毒的被食者,因而影響其生殖發育。對某些食性專業化的瓢蟲,獵物中的營養成分完全可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