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臺灣的綠金 / 價格變動分析 / 價格變動分析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價格變動分析
發文日:97/10/28

(一) 檳榔栽植過剩,產量供過於求 檳榔種植面積不斷擴張,每年以2~3千公頃增加栽植面積,而檳榔實際生產量在市場上已達到飽和,可由臺灣農業物價統計月報得知,1990~1995之六年中,前五年之5~6月為檳榔價格的高峰期,平均每粒檳榔價格介於6~8元,次高者為檳榔產期尾聲之4月和初產期的七月,再其次為剛過生產旺季之1~2月,價格多於1.0~3.0元間變動。在產量最多,價格最低的十月份,平均每粒檳榔價格僅為0.23~0.37元。很明顯可看出,1995年的各月份平均每粒檳榔價格皆偏低,意謂著檳榔栽植過剩,產量供過於求的隱憂已悄悄到來。

(二) 產量分配不均,貴賤懸殊 每年的五、六、七月,為臺灣檳榔生產期青黃不接的時候,屏東地區早熟檳榔開花早結果快,早花檳榔才3-4 分熟就被搶割上市,號稱幼齒檳榔,年年都可賣得好價錢,各地檳榔才由南到北次第開始生產上市,此時全臺產量逐漸增加,檳榔價格跟著下跌,到了9、10月為盛產期,此時檳榔價格跌到最低,品質差的檳榔,販賣收入不敷採收工錢,農民都不願採收,任其老化掉落。隨著旺季過後,平地檳榔產量遞減,山區檳榔出現,惟產量有限,檳榔價格也開始回升,至翌年4月結束生產。五月中部南投山區零星產量也可賣到好價錢,與十月份盛產期的檳榔,平均每粒檳榔價格可相差到7~8元。

 


圖說:1990~1995年檳榔產地價格變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