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國內市場首次引進滴流過濾系統,只不過由於售價過於昂貴,加上多半使用於海洋無脊椎動物的飼養,在嶄新理論與複雜搭配套組的限制下,一般飼養者多維持觀望態度,而僅有少數專業型的水族館,展示那同時搭配滴流過濾槽、紫外線殺菌裝置、臭氧反應器與蛋白質除沫器等龐大系統的複雜設備。
整套系統與其新穎的過濾觀念,確實為觀賞魚市場帶來不小的震撼,不過引人注目的,仍是那充滿幾何線條型態,同時以龐大數量堆放於壓克力或玻璃槽中的生物球。雖說滴流過濾系統的強大功能,讓在觀賞水族飼養使用多年的上部過濾裝置,在效率上遠遠落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不過許多人卻仍對於那離開水體獨立存在,但卻又能妥善發揮效果的滴流塔感到好奇﹖此外,明明是由化學材料射出成型的滴流球,又為何有著如此令人訝異的反應效果?於是許多未經證實的說法遂不脛而走。
其實滴流用生物球,本身材料並不參與任何過濾系統中的化學反應,同時以射出方式製造出的塑膠材質,也不如珊瑚砂、矽藻土或是陶瓷環般,擁有可以提供微生物大量滋生的細膩孔隙及偌大表面積,唯一特殊之處,則是經過妥善設計的立體結構,可以讓水滴在每一次的接觸後,都被重力引導落下,從一分為二至一分為多,無形中大幅增加了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生物球的表面,雖然提供生物薄層 (biofilm) 可供形成、附著並生長的基質,然而最主要的功能,卻是藉由大幅增加溶氧含量,而讓水體中的廢物氧化或代謝,有了加速反應的動力。也難怪那些看來具有幾何美感的生物球,總是被高高架離水槽,而讓引流下的缸水均勻的澆淋,藉以發揮這獨特濾材的優異功能。
其實滴流過濾的觀念,並不是由觀賞水族首先發現,而是在污水處理與生物過濾中,行之有年的特殊過濾方式。格外是在一些大型維生系統,或是超高密的集約養殖系統中,滴流槽還多搭配臭氧 (ozone, O3) 反應裝置或氧氣椎,讓過力效能有充分的表現。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