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觀念與法則 / 成為觀賞魚的條件 (III)特殊行為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成為觀賞魚的條件 (III)特殊行為
發文日:97/08/25
成為觀賞魚的條件 (III)特殊行為

       不論是淡水或鹹水,在環境生態中,雖然魚類多居於食物鏈的中上層地位,並且具有一定的族群數量,但是為了適應環境、競爭食物來源與延續種群生命,因此在型態或行為上多有所轉變,藉以獲取最佳的生態區位 (niche)。不過這些為延續生命所做的改變,或是具體表現出的特殊行為,卻被細心觀察的水族愛好者所發現,進而將特定種類的淡鹹水魚種,引進作為休閒觀賞的飼養對象;也因此,某些具有特殊行為或生態表現的種類,自然而然的在水族飼養環境中與大家見面。

      在南美亞馬遜河水系或非洲淡水環境中,具有部分可以發電並釋放微弱電流的魚種,因為具有奇特的生態行為與外型特徵,因此成為水族箱中頗受歡迎的飼養對象。這類魚種由於在產電與放電能力上並不如俗稱為電貓的電鯰 (Malapterurus eletricus) 或南美電鰻 (Electrophorus electricus) 來的強烈,在安全性上較無顧忌的狀態下,多讓由各種線翎電鰻與象鼻魚所組成的弱電魚,成為水族市場中具有奇特行為表現的魚類。這些魚類藉由特化肌肉產生並蓄積電力,然後在活動間不斷釋放微弱電流,具有探索、搜尋、定位與溝通等多種功能,因此雖然眼睛在比例與功能上幾近退化,卻在混濁或幽暗的水中,依舊能快速靈活的穿梭。

      棲息於珊瑚礁環境,並與長棘海膽共生的蝦魚 (Aeoliscus strigatus),或是原產於中非河川中,擁有獨特泳姿的倒游鯰 (Upside-down catfish, Synodontis nigriventris),則是以古怪游泳姿態著稱的種類;俗稱為刀片魚的蝦魚,多數時間以頭下尾上的倒立姿態,成群活動於珊瑚礁環境,而倒游鯰則多以腹部朝上的仰泳姿態,在水域中層及表層靈活來去,這些具有獨特行進姿態的魚種,就正如浮游於近水表處的銀燕子 (Gasteropelecus sternicla),或是以擬態行為著稱的南美枯葉魚 (Monocirrhus polyacanthus) 般,藉由奇特型態成為觀賞魚飼養行列中的一員。

      許多愛好者都承認觀賞魚最有魅力出處,莫不在於投餵過程中飼主與魚隻間的親密互動,另一則在於欣賞飼養對象藉由配對繁殖延續生命的動人畫面。不過在魚類繁殖型式與方式中,部分具有特殊繁殖行為或技巧的種類,往往是教人愛不釋手的飼養對象,例如俗稱為白金豹皮或杜鵑鯰的 Synodontis multipunctatus,或是喜好低水溫環境的刺魚 (stickleback) 便是最著名的例子。前者會將授精完成的卵粒托付予同湖域中的慈鯛 (cichlid) 口孵,而後者則會在水生植物的莖葉間構築如同鳥巢般的複雜巢穴形式,而這都成為吸引飼養者在純粹飼養外,想要在水族箱中嘗試繁殖並欣賞牠們特殊行為的主要原因。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