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困難排除 / 善用使魚隻穩定的躲藏介質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善用使魚隻穩定的躲藏介質
發文日:97/08/17
善用使魚隻穩定的躲藏介質

       部分種類的觀賞魚,或許因為體型過於嬌小或無任何防禦能力,而為了有效避免掠食者的攻擊,因此除快速泳動與靈活閃躲外,時有藉由躲藏於水草叢或洞穴中的行為;甚至部份種類因為棲性特殊,總是習慣將自己隱藏於造景岩塊與沉木的縫隙中,不然則是整條於鑽入砂層之中,僅微微露出可覺察環境動態的眼睛與吻端。雖然這類觀賞魚因為個性嬌羞或藏匿特性,而不如多數能在不同水層中來回移動的其他種類容易親近,然而能在帶有趣味的找尋下觀察牠們的生態,也多呈現出別緻而特殊的飼養樂趣。

       其實對於這類具有藏匿行為的種類,或是因為夜行特性而在一般照明下顯得羞怯的各式淡鹹水觀賞魚而言,其實在一般飼養管理上,並不需要刻意以裸缸環境,讓個體可以在毫無躲藏機會的狀態下,方便飼養者的觀察;因為如此刻意的安排,反倒多會使得個體因為缺乏躲藏而顯得緊迫 (stress),一旦再遭受到諸如拍打、震動或開關照明時異常的環境光線變化,多會使得個體因為受到驚嚇或緊張,而出現衝撞與跳躍等反應,輕則造成個體外觀的損傷,嚴重者往往導致休克、躍出缸外甚至死亡。

       比較建議的方法是為個體準備適合的躲藏介質,讓個體一方面可以藉由躲藏顯得安定,另一方面,則方便飼養者對於不同種類或棲性的個體,進行相關飼養投餵、管理或或觀察。例如對於具有釋放微弱電流功能,藉以達到定位、索餌覓食與訊息傳遞的南美線翎電鰻 (Adontosternarchus) 而言,建議在飼養環境中,不妨仿效個體原生棲地般的水域景觀,以大型礫石或沉水性的植物枝條,佈置出可讓個體充分適應,同時避免個體間劇烈競爭的特殊環境狀態。對於具有類似蛇狀延長外型的東非坦干依喀湖產棘鰍 (Mastacembelus spp. 或 Afromastacembelus spp.) 而言,由於牠們具有挖砂掘底的特性,同時喜歡將自己藏身於砂層下方,而僅露出吻端與眼睛用以觀察環境,這種特殊的行為雖可讓個體感到安定,然而卻因為容易讓個體不慎鑽入底部浪板或過濾循環的水流系統,意外造成脫逃或傷害,並且讓飼養者不易觀察,所以較為建議的飼養管理,多半是投入成管狀或是具有蜂巢狀外型的躲藏介質,讓個體可以舒適的活動期間,同時降低牠們對於底質環境的依賴。

       不過可惜的是這類躲藏介質並無實際商品化的配件可供一般水族同好選擇,因此多數飼養者必須依據飼養對象在種類、體型與棲性上的實際需求,分別以瓦片堆疊、改裝後的花盆、造型特殊的沉木或岩塊,甚至是經過裁切與打洞後的塑膠水管,滿足個體對於躲藏與環境介質的特殊需求。不過如何將這些人工介質妥善融入造景環境,既能滿足個體需求,又同時能使景觀營造不顯突兀,就比須仰賴飼養者自行規劃解決。

(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