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困難排除 / 惱人的磷酸鹽堆積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惱人的磷酸鹽堆積
發文日:97/08/25
惱人的磷酸鹽堆積

       隨著飼養時間的不斷累積,細心的飼養者一定會發現水槽中的水體逐漸呈現偏黃或偏綠的色彩改變,同時在造景配件、水流管線或是水草葉面邊緣,漸漸出現了毛髮狀或刷狀的附著藻類,而且若不及時處理,往往會在強烈光照或適合溫度的催化下,迅速長滿整個缸壁,並且隱約嗅出一股令人不適的腥臭味。許多飼養者會將這種原因描述為飼養水體或環境的老化,或是將原因歸咎於頻繁投餵後所造成的殘餌與生物代謝,不然則是對於環境溫度或照明沒有妥善控制,因而造成缸水變色、藻類滋生甚至釋出臭味等結果。

       雖說這些粗心或錯誤的管理,的確是造成缸中出現惱人窘況的主要元兇,不過對於一個細心的飼養者而言,唯有充分明白飼養環境中的物質循環,以及了解生物性代謝廢物的轉化過程,方能對這類問題採取正確且積極的管理操作。藻類所以迅速滋生,除了光照時間過長與溫度偏高外,水中溶存大量的有機廢物,格外是經由生物攝食、消化、吸收與利用後,以尿、糞便或黏液等形式所排放出的生物性代謝廢物,亦是造成缸中藻類大量滋生,甚至在放任管理下造成無法收拾後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別以元素符號 N, P 及 K 為代表的氮、磷與鉀,是植物性命得以發展、生長得以持續的主要營養成分。不過對於呈現密閉循環狀態的水族箱而言,水量與空間有限,加上放養生物密度與數量多遠超環境負荷,因此環境中的氮、磷與鉀比例只要稍有變動,便會造成植物生長異常。此外飼養者以額外添加方式投入水族箱中的飼料、營養添加劑與液體肥料,或是在水草造景設缸初期,於底砂中埋植的基肥、根肥或追加性的錠肥,都有可能讓氮、磷與鉀的比例失去平衡,因而造成環境中呈現優養或過肥等現象。

       此外高密度的飼養、持續投餵後造成的殘餌或糞便,甚至是未被即時撈除的生物屍體,也可能在腐敗、受微生物分解與轉化後,成為游離於水中的含氮廢物,或是讓水質中的磷酸鹽含量極遽飆高;而這種狀態,不僅出現於持續飼養一段時間的環境,在維生系統中微生物尚未被穩定建立的初期飼養環境,或是新設立的缸組,亦時常發生。在面對此類問題的正確態度與適當處理上,建議在平常就做好水質環境的管理,例如定期的流加水、更換部分具汰換性的濾材種類、調整生物性與機械性濾材比例、控制光照時間與 CO2 擴散量,或是藉由適當的管理投餵,都可有效地降低磷酸鹽的累積,同時避免飼養環境出現水色、異味或藻類滋生等困擾。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