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於珊瑚礁中的各類軟骨與硬骨魚類,確實因為華麗出眾的體色,或是極具特色的型態魅力,而吸引許多愛好者深深為其著迷,甚至產生嘗試飼養的動機。而海水觀賞魚相關飼養器材的迅速發展,與飼養觀念的逐漸成熟,也讓有別於淡水觀賞魚飼養的海水魚飼養或無脊椎生態造景,成為現今流行的飼養風氣。
功能強大的過濾裝置、兼具消毒與殺菌功能的臭氧 (ozone, O3) 及紫外線 (ultra violet, UV),以及琳瑯滿目的各式水質調整劑與添加計,讓海水魚飼養在今天成為輕鬆愜意的休閒活動,也因此在純粹飼養魚隻外,也可見到以培育海洋藻類、或是藉由在礁岩上放置不同種類的海綿與腔腸動物,搭配節肢動物中的甲殼類,在一方玻璃水槽中,重現一如珊瑚礁環境的美麗景緻。不過就算飼養器材再先進,可供選擇使用的添加劑如何方便,飼養者仍需面對管理這些海洋生物最大的課題,那便是餌料的選擇與投餵管理。
雖然水族館中的貨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標榜促進成長、顯現體色甚至提升免疫力的配合飼料,但對於稍有飼養海水魚經驗的人而言,一定了解由於絕大多數的海水觀賞魚在現身於水族館前,多自由自在的悠游於珊瑚礁環境中,因此樣讓原本能自由選擇食物來源的珊瑚礁魚類,欣然接受人工配合飼料,恐怕非一蹴可及。因此在海水魚餌料的選擇與準備上,應設定多來源、多樣化與豐富組成的方向。此外若能同時選擇多樣性的餌料供應,也多能滿足不同食性的魚種,如此一來,不但可消弭個體或種類間因攝食產生的明顯競爭,同時也能確保魚隻攝取比例均衡的營養組成。
經常應用於投餵海水魚的餌料,可依屬性不同區分為活餌、冷凍生餌及人工配合飼料等三大類。常見的活餌種類包括豐年蝦 (artemia) 成蟲與無節幼蟲 (nauplii),如果取得方便且可蓄養保存,糠蝦 (krill) 或其他小型甲殼類也十分適合作為投餵珊瑚礁魚類的餌料選擇。冷凍生餌則不妨以經過流水稍微漂洗的魚肉或蝦仁,不然則可先將文蛤等二枚貝類先行冷凍處理,然後在流水下退冰並洗除多於汁液,以避免魚隻攝食過程中的污染;而對於部分攝食偏好呈現植物食性 (herbivorous) 的粗皮鯛或臭肚 (rabbit fish),則可以經滾水川燙後的深色葉菜投餵。
如此以活餌、生餌逐漸取代的投餵方式,最後再以薄片或顆粒飼料引誘攝食,不消多時,便能讓魚隻逐漸適應配合飼料的投餵,一來方便飼養者進行投餵管理,再來則能避免持續投餵活餌或生餌對於水質造成污染的疑慮。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