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觀賞水族圖鑑 / 淡水魚觀賞魚 / 遠古孑遺的獨特魅力----古代魚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遠古孑遺的獨特魅力----古代魚
發文日:97/08/21

遠古孑遺的獨特魅力----古代魚

       魚類學家會依據魚類在地球上出現的先後順序、演化關聯與血緣遠近,描繪出屬於軟骨魚類與硬骨魚類特有的演化樹狀圖;或根據是否仍活存於自然環境中,並維持穩定的族群數量,或是出現於沉積岩層中,僅留下骨骸可供辨識的狀態,將魚類分為現生種 (current species) 與化石種 (fossil species)。但在觀賞水族市場中,一般所謂的古代魚,倒不是那些分布年代久遠至僅能在化石岩層中見到奇特型態的種類,而是活生生呈現於人們眼前,並具有一定型態或生態欣賞價值的種類。

      之所以被稱為古代魚,除了出現時間較一般魚類來的早先外,同時也因為棲地環境未有明顯變化,或是環境中並未有單一掠食者,與種類間形成專一(specific)的食性關聯,因此這類魚種往往能順利的活存下來,並在環境中維持一定的族群數量。也因如此,這些古代魚多半具有與現今多數魚種迥然有異的型態或行為,而這也造就了這群魚類在觀賞水族市場中獨特的飼養與欣賞魅力。

      古代魚中最引人注意的,大概要算是近年開放流通,並依據品系或色彩表現差異而分別被稱作紅龍、過背金龍與青龍的亞洲骨舌魚 (Asia Arowana, Scleropages formosus);由於個體在華麗色彩與充滿霸氣的體型姿態外,還多與華人社會中特殊的風土民情相結合,因此相關飼養在華人地區格外熱絡。而具有類似型態,但卻分布於南美亞馬遜河中的銀帶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與黑帶 (O. ferreirai),也趁這股飼養紅龍的熱潮,再次成為觀賞水族市場中備受青睞的飼養對象。

      不過若要談到古代魚特有的型態表現,就不能不提到以金龍王鱘 (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與匙吻鱘 (Polyodon spathula) 為代表的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 魚種,或是分別分布於非洲與南美大陸的古代蝴蝶 (Pantodon huchholtzi)、象鼻魚 (Gnathonemus petersii)、多鰭魚目 (Polypteriformes) 中的全數種類、尼羅河魔鬼(Gymnarchus niloticus) 與鱷魚火箭 (Atractosteus spatula)。這類分別具有奇特吻端型態、獨創泳姿或絕佳掠食技巧的種類,多因具有引人注目的外型表現,而成為國際水族市場中分外受到重視的飼養對象。此外從數公分大小的體型,到足以與大型魚類混養的粗壯份量,也同時滿足小型魚與大型魚愛好者的需求,並讓古代魚的飼養風潮廣泛延伸,不至受到飼養空間與預算的限制。

      古代魚不是僅能被博物館收藏,或是僅能見於櫥窗展示的珍貴生物標本,而是可以活生生呈現於眼前,並且讓飼養者享受獨特觀察與飼養樂趣的一類特殊對象,因此不論南美肺魚 (Lepidosiren paradoxa) 或非洲肺魚,甚至是近年來形成特殊飼養風潮的南美淡水魟魚 (Freshwater Stingray),都是彌足珍貴,且同時兼具飼養與教育價值的珍貴魚種。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