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觀賞水族圖鑑 / 淡水魚觀賞魚 / 觀賞魚棲地介紹----東非馬拉威湖 (Lake Malawi)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觀賞魚棲地介紹----東非馬拉威湖 (Lake Malawi)
發文日:97/08/26

觀賞魚棲地介紹----東非馬拉威湖 (Lake Malawi)

       諸如非洲鳳凰 (Melanochromis auratus)、非洲王子 (Labidochromis caeruleus)或體色艷麗醒目的斑馬雀 (Pseudotropheus lombardoi),都是本地觀賞水族市場中耳熟能詳的飼養種類;同時這些喜好鹼性硬水的非洲慈鯛,也在南部臺南與屏東一帶的觀賞魚繁養殖場大量培育,並且成為外銷歐盟或美國市場中,相當受到歡迎的中小型慈鯛種類。不過雖然這些非洲慈鯛已經在本地市場或繁殖場流行近 30 年,但卻少有人知道,諸如此類的中小型慈鯛,原本分布區域與棲息環境,皆為位於非洲東部的馬拉威湖 (Lake Malawi)。

      馬拉威湖慈鯛的飼養熱潮緣起於近 30 年前,不過由於當時對於飼養物種的來源與棲地環境並不重視,加上飼養風氣多以純粹的色彩或型態欣賞為主,因此少有對相關棲地與生態環境的描述。時值今日,部分玩家希望除了在純粹的飼養之外,另外增添由環境或生態角度為觀點的管理模式,因此方對這類非洲礁湖慈鯛 (African Rift Cichlid) 的原生環境,有了較多的介紹與認識。

      也許正因為地理環境上的相似,甚至是湖域型態多屬南北縱向長度極其明顯的狹長型態,因此許多飼養者往往容易將東非馬拉威湖與坦干依喀湖,以一視同仁的角度看待,甚至將湖域中的水質參數相互套用。但如果仔細比對兩者間的差異,便會發現其中的不同,而這也是為何在國際水族市場中,不論由飼養種類、水質添加處理劑、餌料種類到管理方式上,均以極為明顯的差異,來區分這型態極其相似的馬拉威湖與坦干依喀湖。

      隨著沿岸環境的不同,馬拉威湖在不同區域經常有著風貌迥異的水底景觀;加上不同種類在生態習性與攝食偏好上所呈現的差異,因此經常可以依據底質與水域環境的差異,將湖域區分為開放水域、礁岩區與近底床處。對於馬拉威湖環境而言,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那以龐大數量與艷麗體色為特徵,靈巧活動於大型岩塊環境中的岩棲性慈鯛 (Mbuna),這些種類多半具有圓鈍的吻端線條與滿口細膩的刷狀牙齒,搭配上可在礁岩環境靈活穿梭的修長型態與優雅泳姿,如此方能有效攝取著生於岩塊表面的藻類與生物薄層 (biofilm)。

      因為營養鹽豐沛而導致透明度極高的馬拉威湖,持續的自然日照與高穿透率,讓淺水或近水面處的岩石上長滿維細藻類;這些維細藻類除了是許多岩棲性慈鯛的主要食物來源,同時部份動物食性或混合食性的慈鯛種類,也會藉由食物鏈的傳遞效應,而接受到這些來自植物性的養分;雖然這些營養成分對於個體成長效果並不明顯,但在體色呈現與健康生理上,卻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飼養環境中,若無法充分供應植物性的天然餌料來源,不妨可使用具有藻類強化添加的配合飼料,讓個體呈現出一如棲息於自然水域中的華麗體色。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