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具有延長飄逸的游離鰭條,因此在觀賞水族市場中,分外受到喜好特殊魚種玩家的注意;加上個體在水層中來回巡游的姿態,往往散發著多數魚種難以往其項背的威武氣勢,因此除了羽衣仙子的特殊名稱外,還多被飼養同好暱稱為「千手佛」或「千手觀音」。其實在仔細觀察下,不難發現難游離如絲般的構造,主要為個體延長游離的鰭條,而這延長游離的特殊構造,除了在初期提供個體免於被掠食者騷擾與攻擊的抵禦功能外,同時在協助個體追捕食物上,也多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其實在 2000 年以前便有少量個體輸入本地,只是由於當時資訊傳遞並不發達,加上採集商與蓄養者對於本種個體原本的棲息環境多有保留,因此在當時不但單價昂貴,同時由於對包裝與運送方式尚在摸索,且後續的飼養狀態並不穩定,因此在持續偏高的死亡率下,這原本由印尼與泰國供應的個體,自然在水族市場中消聲匿跡。本種具有修長流線的細緻體型,加上獨特的外型特徵與吻端型態,因此只要對牠們稍有認識與觀察的飼養者,很容易察覺這從泰國輸入的個體,其實與本地養殖並供作食用的馬鱍魚極為相似,只是不論是野生釣獲的個體,或是俗稱為「午仔」或「午魚」的牠們,就是少了那足以代表種類特徵,延長如絲般的飄逸鰭條。
不過有了這點線索,便讓飼養者可以透過種類對棲地或食物的偏好,間接地了解這俗稱為「千手佛」或「千手觀音」的特殊種類;同時藉由實際的飼養觀察,與對於個體在水質適應、空間要求甚至是餌料選擇的不斷探索下,本地進口業者與飼養者,也逐漸勾勒出適宜飼養並能妥善管理的環境條件。由於所有的近似種類皆為典型的肉食性 (carnivorous) 種類,因此毫無例外的,這俗稱為「千手佛」或「千手觀音」的觀賞種類,在餌料食物的選擇上,也多以活生的蚯蚓、小蝦或朱文錦為主,此外由於個體活動能力旺盛,種間亦多存在明顯的競爭性,甚至當體型大小差異懸殊時,還多會發生種內與種間的殘食行為,因此不論是針對進口個體初期的蓄養檢疫,或是日後的穩定飼養,建議最好能以單隻為主,同時在混養上也應避免與中大型鯉科或甲殼類物種混養,以免因傷及個體延長的鰭條,而大幅降低本種主要的欣賞價值。
本種主要為雙邊迴游的種類,常會因為攝食需要或追逐食物,而深入河川甚至大型湖泊中,不過對於個體的成長與成熟而言,適當的鹽度 (salinity) 往往是必要的環境條件;此外由於本種個性較為敏感,因此雖說裸缸飼養易於進行投餵與水質管理,但若能在底床上舖上最細的河砂或經過篩選的貝殼沙,更能營造出與自然棲地相仿的環境景觀,而當個體充分適應後,也自然能呈現最穩定的攝食與成長狀態,並讓飼養者充分欣賞那屬於本種獨特的優雅外型。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