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本地產業發展動態 / 本地觀賞魚繁殖場介紹 / 台南非洲慈鯛 (African Cichlid)繁殖場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台南非洲慈鯛 (African Cichlid)繁殖場
發文日:97/08/26

台南非洲慈鯛 (African Cichlid)繁殖場

       來到台南白河與善化一帶的觀賞魚繁殖場,很容易便可發現,雖然在繁殖種類組成上,與屏東非洲慈鯛繁殖場並無太大差異,然而從繁殖場的設置與管理方式,卻可明顯看出兩者間的不同。多數觀賞魚繁養殖場因為地處空曠的嘉南平原,強勁的風力吹拂經常使得養殖池的水溫在夜間有明顯的下降,因此有別於屏東一帶以軟池 (土池) 或水泥築池構成的開放式養殖環境,台南非洲慈鯛繁殖場,多以面積寬闊淡水深稍淺的長方形池體為主,同時在兩側與上方多以透明帆布遮蓋,確保繁養殖環境中的水溫,不致因為日夜溫差而有過於明顯的變動。

       在氣溫偏高的夏季,管理繁養殖場的人員會藉由掀起兩端或部分側邊的帆布,讓水溫不致過高,而在氣溫持續偏低的秋冬兩季,則終日密閉帆布,藉由日間陽光持續照射所產生的溫室效應,對飼養水體與環境加溫,只要溫度不致偏高,良好的蓄熱能力,讓養殖環境水溫在夜間也不致有過於明顯的改變。

       而在繁殖組成種類上,台南與屏東向來為臺灣本島主要繁殖非洲慈鯛的漁場集中區域,因此多數飼養者耳熟能詳的阿里 (Sciaenochromis fryeri)、馬面 (Dimidiochromis compressiceps) 與多數種類的維多利亞湖慈鯛,悉數來自這兩個區域。不過近年來受到小型化與精緻化的飼養風氣影響,因此在繁養殖種類上也略有更替;例如部分具有市場前瞻性的繁殖場,便趁著這幾年非洲慈鯛飼養熱潮盛行之際,將主要繁殖的對象,由原本以馬拉威湖或維多利亞湖為主的慈鯛種類,轉為同屬於非洲礁湖系統的坦干依喀湖慈鯛 (Lake Tanganyika Cichlid)。

      相對於馬拉威湖與維多利亞湖慈鯛,坦干依喀湖慈鯛在體型、食性、行為生態與繁殖方式上,具有較為多樣性的表現,而這也正是後者能在飼養普及率上對馬拉威湖與維多利亞湖慈鯛及起直追,並深獲愛好者與玩家青睞的主要原因。但隨種類略有差異的成長速度、最大體長、食性與繁殖方式,卻考驗著繁養殖者對於種類的認識與實際操作的能力。因此對於這類特殊且嬌貴的坦干依喀湖慈鯛,位於台灣南部台南一帶的繁殖場,往往必須付出額外的管理時間與工作份量,以在繁養殖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性別區分與選汰工作。

      與以往稍有差異的繁養殖對象與操作方式,雖然考驗著操作者的細心與功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卻可將這種訓練視作為促成產業進步與提升的動力。見到從台南非洲慈鯛繁殖場成功培育的多種類異羅非魚 (Xenotilapia spp.) 與薩伊藍 (Cyphotilapia gibberosa Zaire Blue),我想一股新的產業潛力,正蓄勢待發的朝國際市場挺進。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