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臺灣常見的石斑魚 / 主要的養殖石斑魚 / 點帶石斑魚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點帶石斑魚
發文日:112/10/20
點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coioides),中文俗名青斑、過魚、紅花、紅點虎麻,英文名Orange-spotted grouper。外觀體型呈長橢圓形,側扁粗壯,標準體長可以達體高的2.9-3.7倍。體色在頭部及背部呈黃褐色,腹部顏色較淡。另外在魚的全身及鰭分布許多橘褐色或紅色的斑點。點帶石斑主要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至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西太平洋,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則以西南部海域最多。喜好棲地是水質較混濁的沿岸礁區,幼魚經常在具有沙泥底的河口或沼澤區活動。食性為肉食性,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點帶石斑魚和一般石斑魚一樣具有性轉變的特性,為雌先熟的魚種,即從魚苗階段到首次性成熟時先發育的是卵巢 (雌魚),由雌魚變成雄魚需要經5-10年才會性轉變。點帶石斑魚的人工養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而野生的點帶石斑魚常以拖網及一支釣捕獲,烹調方式以清蒸為佳。
參考文獻:
1. Meei Su, H., Sen Su, M., & Liao, I. C. (1997). Preliminary results of providing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live foods to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larvae. Hydrobiologia, 358(1), 301-304.
2. Toledo, J. D., Golez, M. S., Doi, M., & Ohno, A. (1999). Use of copepod nauplii during early feeding stage of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Fisheries Science, 65(3), 390-397.
3. Su, H. M., Su, M. S., Tseng, K. F., & Liao, I. C. (2008).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seed production of Epinephelus coioides in Taiwan.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