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蔥秘訣 / 病蟲害防治 / 蔥潛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蔥潛蠅
發文日:98/03/30
學名:
Liriomyza chinensis (Kato)
英名:
Green onion leafminer
蔥潛蠅體呈黃褐色,頭頂兩側有黑紋,胸部黑色有光澤,腹部黑色,前緣黃色。年發生10餘世代。臺灣南部於二、三月發生較 多,成蟲及幼蟲均會危害蔥管,但以幼蟲危害為主,受害蔥管有白條狀之食痕,為其危害特徵。成蟲除將卵產於蔥管內壁或組織,亦會以產卵管刺破蔥葉表皮,以口器吮吸汁液,幼蟲潛食葉部,自上而下,被害蔥管呈現白食痕,內留黑色蟲糞,老熟幼蟲於土中化俑,嚴重危害時蔥葉枯萎,全株生長緩慢或萎縮,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
種植前植溝內施用5%二硫松粒劑(每公頃40公斤)或10%福瑞松粒劑(每公頃20公斤)一次,施藥時必須戴手套,土壤太乾燥時,需灌水至濕潤才能發揮藥效。在生長期不可施藥。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