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蔥滿文化 / 青蔥產業文化活動 / 青蔥文化面概說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青蔥文化面概說
發文日:98/08/25
中國為青蔥原產地之一,可溯至三千年前禮記曲禮記載「蔥渫處末」描述用餐時作為調味用的蔥擺放位置。禮記內則「膾,春用蔥,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蔥,膏用薤」中提到蔥的妙用。
山海經則載「邊春之山,多蔥葵韭」。
莊子亦有語云:「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蔥初生曰蔥針,葉曰蔥青,衣曰蔥袍,莖曰蔥白,葉中涕曰蔥苒」明白描述及定義青蔥之形態。
至近代,民俗資料口耳相傳,包括台灣農村俗諺「七月蔥、八月蒜、九月蕗蕎」意指「立秋」後農作種植順序;「正月蔥二月韭,卡贏呷肉腑」很傳神的形容冬季青蔥的香辛味。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4天理髮,以及滿週歲這一天預卜將來的命運,使用材料中皆取「蔥」與「聰」同意,而不可或缺。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