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疫病(eronophythora
blight)
病原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
病徵:
荔枝主要栽培品種(黑葉、糯米滋、桂味、沙坑小核、玉荷苞)均會被感染而發病。新葉、花穗、幼果至成熟期果實、或採收後運輸販售中之果實均可被感染,但以轉色至成熟期之果實發病最嚴重。連續降雨後,罹病果實表皮,初現綠色或綠褐色斑點,病斑迅速擴大成褐色,1~2天後,果皮表面並長出白色霜粉狀物,為病菌之胞囊與胞囊梗,罹病果實腐敗易掉落地面,造成嚴重落果。天氣轉晴後,向陽面果實上之病勢進展停止,霜狀物消失,病情輕微之果實上僅留下褐色疤痕。運輸時,同一包裝箱內,參有罹病果實或尚未發病之染病果實,由於箱內濕度高,開箱後,可見整把果實或整箱果實全數腐敗,病果上亦長滿白色霜狀物。花穗得病時,花器與梗、穗均褐化、掉落,罹病花上亦可見白色霜狀物。嫩葉病斑為不規則褐色斑,葉緣及葉脈褐變,葉片畸形,病斑上無霜狀物,嚴重時落葉,較不易與其他病害區別。
發病生態及時期:
發病生態尚不完全明瞭,但過長之梅雨期為誘發果實露疫病之主因,連續降雨約一星期,靠近地面之果實開始陸續出現病斑。梅雨期過久,病害可造成果實大量掉落,全園無收成。春雨期過長時,花穗露疫病亦可能大發生。而運輸時,由於包裝箱內濕渡過高,如果參有染病果實時,亦易誘發露疫病。
露疫病菌之寄主範圍僅限於荔枝,其殘存器官及場所尚不完全明瞭,病菌平常可以菌絲或卵胞子構造存活於根系或土壤中,等長期降雨後,病菌產生胞囊及游走子,藉風雨吹彈飛濺至靠近地面之果實或花器,造成初次感染。花器或果實發病後,病原菌在罹病組織上產生大量胞囊,藉風雨吹彈至較高部位之果實、或傳播至遙遠果園,於短期內造成流行病。
防治方法:
一、 |
各栽培區疫情監測人員,每年第一次在田間發現露疫病時,須立即通報疫情中心,以便通知其他農民儘早防治,避免造成流行病。 |
二、 |
加強疏伐及修剪工作,改善果園通風及日照,降低果園濕度。並應將地上落果清除燒燬,靠近地面之枝條剪除,及將果實撐高。果園地面以塑膠布或不織布覆蓋,避免雨水將地上病原菌彈至靠近地面之果實,而誘發病害。果園低窪排水不良者亦應加以改善。 |
三、 |
於雨季來臨或發病初期開始(需勤於巡園),每隔7天使用下列列於植物保護手冊(1996)第364頁之推廣藥劑一次,連續2~3次。荔枝果實施藥不當時,易引起藥害,宜多加注意。 |
|
1.
|
33.5%快得寧水懸劑2000倍,加展著劑(加倍贊AG-F)2000倍。 |
|
2.
|
33%鋅錳乃浦水懸劑600倍,加展著劑CS-7
3000倍,採收前15天停止施藥。 |
|
3.
|
72%鋅錳克絕可濕性粉劑500倍,加展著劑(全透力)1000倍,採收前12天停止施藥。 |
|
4.
|
43%嘉賜貝芬可濕性粉劑750倍,採收前28天停止施藥。(限中果期使用) |
|
|
(安寶貞提供)
|
花器病徵
(安寶貞提供) |
|
綠果病徵
(安寶貞提供) |
成熟果實病徵
(安寶貞提供) |
|
露疫病菌之胞囊
(安寶貞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