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觀賞鳳梨主題報導 / 觀賞鳳梨組織培養苗之生產技術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觀賞鳳梨組織培養苗之生產技術
發文日:98/03/27
觀賞鳳梨組織培養苗之生產技術
前言
觀賞鳳梨(Bromeliads)屬鳳梨科(Bromeliaceae)植物,種類眾多,其原產地為中南美洲,極適合台灣南部地區栽培。市場上觀賞鳳梨主要包括擎天屬(Guzmania)、鶯歌屬(Vriesia)、蜻蜓鳳梨屬(Aechmea)及彩葉鳳梨屬(Neoregelia)等植物,產區大多集中在高、屏二縣。觀賞鳳梨由於葉面斑紋、斑點或鑲邊等造成亮麗的葉色,花型及花色奇特美麗且富有變化,花穗觀賞期可長達2-3個月之久,部分品種亦可觀果,而且植株耐陰性強,可久置室內,並可作為插花用之花材等特性,很受消費者歡迎,而且在台灣觀賞鳳梨亦被視為代表吉祥和旺來等好彩頭,為年節及活動等的重要花卉之一。
觀賞鳳梨的繁殖可分為有性繁殖及無性繁殖二種。有性繁殖主要是種子播種,但由於種源歧異性大及遺傳形質不親和,使得部分種類形成種子困難,同時有性繁殖變異性高、種子活力喪失快及發芽率低等,一般少為採用。無性繁殖是觀賞鳳梨最常用的繁殖法,其大多數是屬於合軸型植物,每一株只有一個生長點,當這個生長點由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後就會死亡,而從基部長出吸芽來替代母株的生長。因此,繁殖觀賞鳳梨最簡單的方法為將吸芽與母株分離,另盆種植,但用此法所獲得的苗數量有限,經濟栽培時就得需要利用組織培養來達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組織培養
一、培植體的滅菌:
對許多植物種類而言,利用組織培養進行繁殖時,首先面對的即是培植體難以充分殺菌處理的問題。觀賞鳳梨利用新芽為培植體時,由於植物葉片基部相互抱合呈漏斗狀,有蓄水的功能,因此植株容易長期受灌溉水的污染,造成滅菌不易,可先行以人工澆水的方式調節澆水量,避免水分蓄積於葉片或芽體之基部;同時可噴灑億力(Benlate)1,000倍稀釋液,進行初步之淨化;再取葉片尚未展開之吸芽,挑取其上之側芽分生組織進行滅菌,可有效降低培植體的污染率。或者選用觀賞鳳梨幼嫩的花序作為試驗培植體,因小花材料新鮮,開花前取下,可避免消毒不易的問題,同時小花數目多,有充足的培養材料可供利用,其作法為選取外型健康之開花株,剝取其上之小花,以自來水洗淨後,利用0.5﹪次氯酸鈉(NaOCl)溶液,加2滴/100ml展著劑Tween-20,激烈振盪進行表面消毒15分鐘,以無菌水沖洗數次後,將花瓣及花朵基部組織切成大小各約0.5×0.5㎝作為培植體,進行癒合組織之誘導。

二、癒合組織的誘導:
滅菌後的花器培植體,利用MS基礎培養基配合auxin類和cytokinin類等適當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誘導癒合組織的產生。以Aechmea fasciata品種為例,癒合組織極易由花瓣或子房部位誘導產生,但過高的生長調節劑濃度反而不利於癒合組織的產生。誘導產生的癒合組織團之大小、質地及色澤等差異極大,具芽體化能力之癒合組織團呈白色至淡黃色顆粒狀結構,同時由癒合組織的表層產生許多體形小、顏色為透明至白色之細胞體,類似芽原體的組織。

三、癒合組織的增殖及植株再生
花瓣或子房誘導產生的癒合組織,繼代培養於原培養基時,其癒合組織的增殖效果不佳,僅在切口部位局部增殖而已。修改培養基組成份,癒合組織可由表面形成1個至多數個數目不等的芽體,同時癒合組織經分切後,並能在此培養基中增殖。分化產生的芽體,移植至不含生長調節劑之培養基中培養,約3個月後形成一完整的植株。

結語
觀賞鳳梨自苗期種植必須經過1~3年的生長才具有開花能力,傳統的分株繁殖即待花謝後由母株基部長出吸芽,取下種植,唯其吸芽的數量僅有1~3個,視品種的不同而有差異,且栽培管理亦會影響到抽出的吸芽數及品質,因此限制了觀賞鳳梨種苗的繁殖速率,使得無法供應栽培上的龐大需求。又根據前人的試驗研究發現,觀賞鳳梨分株苗的生育整齊度較不一致,對抑制自然開花的控制效果較差,若該年氣候異常,如寒流來襲,則容易發生自然開花現象,可能造成較大的栽培損失。因此要能得到品質良好的觀賞鳳梨,往往多仰賴國外進口組織培養苗。然而為了使觀賞鳳梨能成為永續化的產業,國人除了積極研發新品種外,最主要的即是能自行生產品質好、生育健全的組培苗為目標,以加速種苗生產速率,降低種苗成本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