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疽病   
                      (Anthracnose) 
					病原菌:(陳文雄、鄭安秀。1999。瓜菜類-扁蒲。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68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an) Spaulding et Schrenk x almond (有性世代)
 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Pass.) Ellis et Halsted (無性世代)
 病徵:被害之瓜葉上早期出現黃色小斑點,漸轉變為褐色至黑色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嚴重時枯萎類似日燒現象;莖部受害處呈紡錘形或條狀凹陷的褐斑;果實上之病斑則於果實成熟後,呈圓形褐色凹陷水浸狀斑點;後期於病斑上密佈黑色小點為病原菌孢子堆,高濕時於小黑點上產生桔色至粉紅色的黏狀物為病原菌分生孢子。雨水有助於炭疽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釋放與飛濺,是本病害最理想的傳播媒介。
 
					
					(陳文雄、鄭安秀。1999。瓜菜類-扁蒲。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68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 
							
							70%四氯保淨可濕性粉劑 
							
							(Thiophanate- 
							
							Methyl- 
							
							Chlorothalonil) | 
							
							2-3公斤 | 
							
							500 | 
							
							  | 
							
							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  
					
					(陳文雄、鄭安秀。1999。瓜菜類-扁蒲。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76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  
                            | 果實病徵 |  | 葉片病徵 |  
                            | (陳文雄、鄭安秀,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68頁) |  | (陳文雄、鄭安秀,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6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