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栽培A祙角 / 病蟲「棗」上門 / 病害-白粉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病害-白粉病
發文日:98/10/06
白粉病(Powdery mildew)
病原菌:Oidium zizyphi (Yen at Wang) Braun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1頁。台中。297頁。)
病徵:
本病可為害葉片及果實,尤以幼果為甚;罹病初期在果實上產生白色點狀菌絲,並向四周擴散,罹病組織上稍見凹陷現象,病斑處變為灰色,後期果實表面之菌絲脫落,致使表皮呈粗糙無光澤,且病徵處可見突出之黑色小顆粒,嚴重影響商品價值;幼果若罹病嚴重,往往呈黑色乾枯後落果。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1頁。台中。297頁。)
發病生態:
多在低溫潮濕季節,棗園通風不良,或夜間濕度較大,早晨有霧的環境較易發生,然臺灣南部在8月底9月初,已有白粉病發生。主要發生時期在秋季,並延繼到冬季,使幼果及葉片受害。
(陳昱初。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25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果園管理:修剪枝條,避免徒長枝、過低枝條,改善通風,注意施肥,灌溉等工作,使植株生長旺盛。因印度棗每年皆高接,所以砍除的枝幹應移離果園,以免病菌殘留,危害新梢或果實。
(陳昱初。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25頁。葉瑩編。)
二、藥劑防治:請參考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1-222頁。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