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栽培A祙角 / 病蟲「棗」上門 / 病害-輪斑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病害-輪斑病
發文日:98/10/06

病原菌:Cristulariella pyramidalis Waterman and Marshall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0頁。台中。297頁。)

 

 

病徵:
  秋冬季葉上產生褐色大型病斑有灰色輪紋,低溫時病斑兩面著生白色至淡黃褐色、錘形、桑椹狀或聖誕樹狀之分生孢子束。被害葉易脫落,落葉上產生23公厘不整形暗色之菌核。

 

(陳昱初。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24頁。葉瑩編。)

 

 

發病生態:
  本菌寄主範圍廣泛,鄰近雜草均可被害,氣溫1625℃有利本病之發生,近來因產期調整、枝條更新及嫁接管理等,本病害發生較少,山區如田寮地區偶有發生。

(陳昱初。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24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棗樹開花後,經常巡視果園,如發現少數病葉時,應即輕輕摘取置入紙袋或塑膠袋中,就地燒燬。

二、
果園及附近雜草,應注意清除。

三、
在不影響果實發育情況下,減少病區灌水。

四、
果實採收後之落葉殘枝,應集中燒燬。

五、
藥劑防治:
請參考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0頁。台中。2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