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子知性區 / 五穀雜糧的真面目 / 粟(小米)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粟(小米)
發文日:98/11/25

粟(小米)

粟(小米)

學名:Setaria italic Beauv.
英名:Foxtail millet,Italian millet

  1. 我國北方通稱小米,又叫谷子、粱等名稱,然在古代以粟為黍、稷、粱等的總稱。近代以穗大、毛長、粒粗者粱,而穗小、毛短、粒細者為粟。台灣土名黍仔。
  2. 粟是世界古老作物之一,各國的栽培不普遍。全世界栽培粟的主要產區是亞洲東南部、非洲中部和中亞等地。以印度、中國、奈及利亞、蘇聯、尼日及馬利等產量較多,高達一千一百萬公噸以上。
  3. 粟在台灣的栽培歷史悠久,可能隨早期從大陸移民輸入台灣,但在戰前栽培面積不過1000公頃,至光復後栽培面積一躍而為六千多公頃,後因養鳥事業發展而粟栽培面積一直保持五千多公頃,直到民國57年以後才逐漸減少,尤以民國62年減少將近1000公頃,至民國65年更降至886公頃,今後更有繼續下降的可能。
  4. 穎果具光澤,為黃白、黃橙、灰及黑色的穎所包被。粒形呈卵形至球形,粒長為1.8-2.5公厘,寬1.3-1.5公厘,在五穀中為最小的子粒。千粒種粳為1.8-2.9公克,糯為1.8-2.8公克,精粟為1.7公克左右。


資料來源:作物學 盧英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