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苗大小事 / 統計資料 / 種子產業現況分析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種子產業現況分析
發文日:98/10/19

種子產業現況分析
種苗改良繁殖場 種苗經營課 黃玉梅
摘要:依國際種子聯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ISF)2008年6月最新的估計全球的種子國際貿易總額為365億美金。美國的市場規模為85億美金乃全球最大,前十大國家囊括全球64.8%的市場,約236.5億美元,另外,台灣種子國際貿易額為3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0.8%。兩岸種子產業概況:2008年台灣種子外銷依財政部關稅總局統計出口值為4.63億;進口值為4.57億台幣。國內市場部分:根據農業統計年報(2007)調查之作物種植面積,估算台灣種苗總產值約為總產值估算約121.98億台幣(未含組培苗),其中農藝作物產值為3.28億台幣,園藝作物總產值為89.17億台幣。園藝作物中以果樹產值最高為48.04億元;其次蔬菜,21.49億元;最低為花卉16.94億元。另外,在中國耕地播種面積約為1.53億公頃,每年種子用量達1250萬噸,中國種子市場規模為220億人民幣(2008),年平均增長速度在5%左右。其中水稻約55億元、玉米50億元、棉花15億元、瓜類和花卉68億元及其它種子30億元,專家預測:到2010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人民幣,潛在市場總額是800億元人民幣。期由國際及兩岸產業現況分析和種苗產值資料,種苗市場需求及市場消費等資訊提供繁殖、栽培業者及行政與研究人員參考。
壹、國際種子產業概況:
種苗產業分為種子以及活體植物、種球兩大類,就全球農業生產的概況而言,種子產業所佔的比重遠較植苗產業為大。依國際種子聯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ISF)資料顯示,自1970年開始,國際種子貿易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圖1.),而2008年6月最新的估計(表1.)顯示,全球的種子市場規模為365億美金。若以單一國別來看,美國的市場規模為85億美金,乃全球最大種子市場,將第二名的中國遠遠拋在後頭。在全球的種子國際貿易額中,前十大國家囊括全球64.8%的市場,約236.5億美元,另外,ISF估計台灣種子市場規模為3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0.8%,擠身前二十大國家,與南非、匈牙利、荷蘭等國的市場規模相等,相較於入關前的佔有率不到0.4%,顯示加入WTO種子在國際貿易呈現成長趨勢。過去台灣種子公司發揮中小企業精神,才能在眾多國外大小種子公司的競爭壓力下,還能不斷開疆闢土。
另外,在傳統種子產業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改造種子的發展,依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推廣協會(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ISAAA)統計,基因種子核准上市行銷的十二年內(1996 年至2007 年),全球每年種植面積皆以兩位數字增長,2007 年底之種植面積已達1.14 億公頃,佔全球作物面積的8%,市場規模更高達69 億美元( 圖2.),佔全球20% 的商用種子市場及全球16% 的植物保護市場。估計2008 年市場規模將提升至75 億美元,年成長率超過10%。依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資料,大宗作物中的黃豆價格在2007 年共漲75%,玉米則漲17%,二者在2008年2月25日甚至創下七月期貨的歷史天價,黃豆每英斗價格來到1,498.5 美分,玉米則為578美分,再加上CRB 商品指數履創新高,此整體表現所代表的是糧食及生質能源的需求,與大宗作物的供給缺口仍不斷擴大中。因此從投資者、生產者、消費者、環境生態、能源或全球整體觀點來看,未來基因改造種子持續發展的趨勢能見度相當高。
貳、兩岸種子產業概況:
一、台灣
1.台灣種子進出口概況:
台灣種子外銷依財政部關稅總局統計,在2008年進口值為456.85(百萬元),較2004年之279.79(百萬元)成長了63.3%;出口值由2004年的518.47(百萬元)道2008年的462.90(百萬元)下降了10.7%(表4;表5)。依估算目前種苗的出口值約佔所有農耕產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值的5%。種子的出口以蔬菜種子為主,主要出口國為為:泰國、新加坡、荷蘭、美國、印度、日本、越南等。種子出口以西瓜種子2008年出口值104.365(百萬元)佔了23%,為最大宗,但仍較2004年的137.73(百萬元)減少了33.36百萬元。
2.台灣國內種子產業(內需)現況:
根據農業統計年報(2007)調查之作物種植面積,估算種苗總產值約為121.98億台幣(未含組培苗),其中農藝作物產值為3.28億台幣,園藝作物總產值為89.17億台幣。園藝作物中以果樹產值最高為48.04億元;其次蔬菜,21.49億元;最低為花卉16.94億元。
在農藝作物方面(表6),總產值初估為4,867.0(百萬元),在調查種類項目中,以水稻產值1,879.7(百萬元)高居首位,總栽培面積260.159公頃亦遠高於其他農藝作物。其次為茶,總產值為498.9(百萬元),茶栽培面積為162.56公頃,主要產地為南投縣(7,946公頃)、台北縣(2,298公頃)及嘉義縣(1,863公頃)。
在果樹作物產值方面(表7),2008年以鳳梨產值最高為3672 (百萬元),臺灣鳳梨栽培面積為12,376公頃,種植株數高達525,980,000株,栽培密度高(40,000-45,000株/公頃),而使種苗產值明顯高於其他果樹種類。
蔬菜作物產值(表8)2008年以番茄最高為283.47(百萬元),番茄國內種植面積達3,936公頃。其次為西瓜,栽培面積為14,198公頃,其產值為193.91(百萬元)。甘藍為第三,栽培面積為8,396公頃。值得注意的是毛豆的種植面積由原2004年的10,303公頃,至2007年只剩下3,936公頃,可見整個「冷凍毛豆」外銷市場受到嚴重打擊。
近年來因農村勞力不足,工資高漲等因素,再加上育苗技術之進步,自動化育苗場快速掘起,使得蔬菜穴盤苗之使用逐漸普遍,主要種類包括:甘藍、包心白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甜椒、番茄等茄科作物,西瓜、苦瓜等葫蘆科作物,栽培面積中已有九成以上採用穴盤苗種植,估計2007出苗量約有7億8千6百餘萬苗(表9)。
花卉作物(表10)2008年以球根切花類作物之百合其種苗產值最高,約1,111.6(百萬元),雖然全臺栽培面積僅有345公頃,遠低於蔬菜及果樹作物之種植面積,但是以目前主要栽培的百合種球(周徑大小16-18公分)價格來看,平均每球單價在13-21元之間,每公頃可種植22萬到40萬球,高單價及高種植密度使其種苗產值遠高於其他花卉作物;其次為唐菖蒲,主要以種球繁殖,每公頃種植密度為200,000株,其總產值介於289.8(百萬元之間)。
綜合統計結果可得知,作物栽培面積、栽培密度及種苗價格為影響種苗產值高低的最大因素。種苗價格又受品種、市場需求、購買數量等因素影響。由於作物種類繁多,不同作物間品種繁多,通常新品種因市場數量少、新奇,種苗單價較高。不同品種栽培方式不同如番茄單幹、雙幹整枝,大果番茄、小果番茄、加工與鮮食,停心與非停心,點播、條播、撒播,直播與育苗等都會影響種苗產值之計算。再者蔬菜栽培期短、複作指數高,使得不同季節種苗需求不同,再加上臺灣氣候不穩定,栽培期間易受天災影響,災後農民復耕,種苗需求高等因素;以及供需失調而有菜土、菜金等情況,都會影響種苗價格。

二、中國:
目前中國耕地的播種面積估計為1.53億公頃,每年種子用量達1250萬噸。中國種子市場規模為220億元人民幣,年平均增長速度在5%左右。其中水稻約55億元、玉米50億元、棉花15億元、瓜類和花卉68億元及其它種子30億元。水稻和玉米種子的市場規模較大,品種數量相對有限,且已開始實施《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瓜菜和花卉市場總規模雖然較大,但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品種種類繁多且未能有效實施植物品種保護。中國種子協會預測:到2010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人民幣,潛在市場總額是800億元人民幣,而預計2009年農產品價格將趨於平緩。
近年來隨著關稅的降低和進出口限制政策逐步取消,中國種子貿易日益活躍。一方面對勞動密集型的種子出口具有自身優勢;另一方面,高附加值及技術密集型的種子將持續大量依賴進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要。目前,中國進口較多的種子品種是蔬菜種子、油料作物種子、花卉種子以及豆類作物種子。
面對中國廣大的種子市場,吸引許多跨國種子公司紛紛前往開展業務,如:孟山都、杜邦、先正達、利馬格蘭、KWS等,在80年代已雌紛紛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聘用技術人員、品種試驗,努力實現本土化。從普通員工到高層管理人員,從種源收採集到育成品種,從技術轉移到研究開發,乃至從企業文化到公益事業都在努力植根本土化,力求盡快為大規模地融入中國經濟與社會生活做好準備。
中國種子協會會長萬寶瑞表示:種子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對良種的巨大需求意味著中外種子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目前中國還存在良種培育的科研力量分散、良種市場化程度低等問題,需要通過加快發展來不斷提高中國種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結語:
種苗產業具有高科技與資本密集,且單價與產值均高的特性。台灣土地有限,但科技與資本卻相對豐富,目前產業發展已有相當好的基礎。加入WTO後,經學者專家評估分析認為,種苗產業具高度發展潛力與競爭優勢,依ISF統計台灣2008年種子國際貿易額為3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0.8%,而入關前的佔有率不到0.4%,已擠身前二十大國家。農政部門應審慎評估,選擇規模大且具發展潛力的種苗業者,積極給予輔導,並協助其建立發展策略,再加上種苗培養業者的群策群力,將可提升整體種苗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帶動種苗產業的發展,成為賺取外匯的重要產業。
中國農業專家認為,已開發國家種子產業百年發展及其併購史,未來在中國可能重演並快速完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種子企業面臨國外強勢對手的競爭,大規模的併購整合有助於中國種子企業規模壯大,實現產業更替和升級,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的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增強中國種子企業的競爭力。中國種子企業正處在一個不斷集中、快速發展的變革時代,今後3-5年將出現大兼併、大改組、大聯合、大發展的局面;5-10年種子公司將從遍地開花到百強競雄到群雄爭霸,最後可能只有7-8家或更多幾家種業集團公司競霸於中國種業市場。
另外,由於中國種子市場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健全,《種子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實施,也為種子進出口貿易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律條件。

參考資料:
1.中華民國財政部關稅總局
2.農業統計年報。200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3.http://web.customs.gov.tw/statistic/statistic/yerstatistic.asp
4.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www.worldseed.org
5.行政院農業部農產貿易統計查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