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細說文旦 / 前世今生 / 文旦的歷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文旦的歷史
發文日:98/09/14
文旦屬於柑橘類果樹中柚類的一種,原產於中國大陸福建省長泰縣。柚類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源遠流長,戰國時期即有記載,而且被稱為果中美味-在呂氏春秋中即記載有「果中美者,江浦之橘,雲夢之柚」;而在台灣府志(1694)中,也記載柚類是當時先民供佛祭祀用的水果。文旦也稱柚子,取其諧音「佑子」而有吉祥之意。臺灣文旦的種植起源是在清朝康熙40年(西元1701年)間,由先民自福建引進,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而相傳在清朝嘉慶年間,台灣的文旦還是進貢用的貢品,並且還獲得嘉慶皇帝的讚美;而好吃的文旦不僅清朝皇帝喜歡,日本天皇也是如此,在日據時代則有「御用文旦」的存在,後來的台南縣政府為此還曾立碑為誌。目前台灣現存年齡最老的文旦樹,大約有100年左右,尚有5株,可謂碩果僅存。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