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斑病毒病
(Peanut
Stripe Virus)
病徵:
PStV在落花生上所引起之病徵主要為沿葉脈上出現深綠色條斑(stripe)或斑塊(blotch),感病葉片有凹凸不平現象,嚴重者扭曲變型,植株矮化,生長不良。嚴重型分離株(PStV-Ts),除上述之病徵外,葉片下表面主脈上還會出現壞疽(nec-rosis)情形。隨病勢之進展壞疽還會延伸至葉柄與莖部,感病植株極度矮化生長不良,產量損失可達67%以上。除落花生外,PStV也曾經被發現可以危害大豆、綠豆及紅豆。
發生生態:
PStV具有顯著高於一般豆類病毒的種子傳毒率,因此田間初次傳染源來自於帶毒種子應是確定之事實。感染病毒之幼苗再經由蚜蟲之媒介可以將病毒四處傳播,不僅危害落花生同時也威脅其他作物之生長。PStV已經被證實在台灣綠豆、紅豆及大豆田中發生,因此病毒可在此類作物間相互傳染,互為因果,極具生態上之意義。能夠傳染PStV之蚜蟲種類與PMoV相同,至少有桃蚜與黑豆蚜二種。此二者均為台灣極為普遍之蚜蟲種類。每年秋冬10~12月為台灣乾旱季節,溫度適中,乃蚜蟲繁殖高峰期,有翅型蚜蟲密度常居高不下,造成各種由蚜蟲媒介之病毒包括PStV等落花生病毒在這段期間內特別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
由於PStV具有極高之種子帶毒率,而且可危害多種豆類作物,加上具有蚜蟲傳播之能力,因此僅依靠無病毒種子一項可能不足以達到有效之防治。必須採用多項措施同時並行,才能達到理想成果。目前較廣為接受的方法包括:
一、 |
栽植無病毒種子,並需選擇適當的時期定植以便儘量延遲病害的發生。避免苗期發病是降低損失的不二法門。 |
二、 |
避免於蚜蟲密度高峰期栽植幼苗或播種。 |
三、 |
避免於發病地區採種、購種或自行留種。選擇發病輕微地區種植,避免於發病嚴重地區種植。 |
四、 |
選擇空曠通風地區種植,避免帶毒之有翅型蚜蟲降落,可有效避免蚜蟲媒介之病毒病之蔓延。對於這種由蚜蟲以非永續型方式傳播的病毒病,如以撲滅蚜蟲口方式意圖預防病毒之發生,已早由各方學者證明為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擔任傳播之蚜蟲事實上均屬遷移型之有翅型蚜蟲而非固定於寄主上繁殖之無翅型蟲體。因此藥劑之施用雖可殺滅範圍內所有可能之蚜蟲包括偶然拜訪之有翅型蟲,但是由於在藥劑發揮作用使蚜蟲致死前,病毒早已隨口針入侵而成功感染。因此對於非永續型傳播的病毒病通常不鼓勵農民以藥劑撲殺媒介蚜蟲之方式來進行預防。 |
五、 |
栽培抗病或耐病品種。張氏曾經比較台農4號與台南選9號落花生品種對PStV-Ts
之感受性,結果發現後者當開花期後再遭受感染時,其產量與品質均與健全對照無任何差異。顯然具有成熟抗特性(maturity
resistance)。此種特性即可應用於田間病害的預防,可減輕病害的損失。 |
(葉忠川,1996,植物保護圖鑑系列第4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