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蟲蟲初登場 / 螢火蟲 / 成蟲的生活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成蟲的生活
發文日:98/10/31

發生、活動與食物

       不同種類的螢火蟲,其成蟲發生的時期也不同;黑翅螢的發生在4~6月中旬;台灣窗螢的發生在3~10月;台灣山窗螢在10~12月間。羽化後的成蟲翅很軟且乳白色, 2~3天漸硬化後,才從地面上爬出來,通常發生初期數目較少,爾後數量才漸漸增加,而早期出現以雄蟲居多,雌蟲較晚出來,其雌雄性比例與發生有相當的關係。夜行性的成蟲發光開始後的一個小時,為其活動最盛的時段;雄蟲的複眼相當發達。另外日夜活動性的成蟲發光較弱,發光器較小,其觸角特化為許多不同的形狀,且具有許多濃密的細毛分布;複眼較小,占頭部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下;在白晝裡夜行性的成蟲通常會躲於葉片背面休息。成蟲有些種類會訪花,取食花粉或花蜜,如大端黑螢,有些種類的成蟲取食露水等。當螢火蟲受到驚嚇或天敵欲捕食時,通常會假死似的掉落於地面,或利用胸部兩側的排攘腺分泌化學物質,類似人蔘味,乳白色的液體,會從前翅兩側緣流出,如台灣山窗螢的雄蟲。

探尋雌蟲

       在雌雄蟲交尾前,雄蟲主要的行為在探尋雌蟲的位置,一般可分為二類行為。第一類為雄蟲通常是以「光」作為探尋雌蟲的主要溝通方法,太陽下山後,雄螢會停在葉片上,開始發光,然後漸漸飛起,且邊飛邊發光;當雄蟲活動最盛的時期,會一齊反覆的明滅,此時的數量也較多;此後雄蟲尋著光訊號找到雌蟲,便進行交尾。另一類是日行性或日夜行性的成蟲,主要利用性費洛蒙作為溝通的方法,因此這些成蟲的發光器較小或不具發光器,觸角相當發達且布滿細毛,如櫛角狀、鹿角狀。

交尾

       雌螢通常靜靜的停著,發著光,當雄螢發現訊號,便向雌螢飛去,慢慢的靠近,然後開始交尾。在螢科的種類中,窗螢屬的交尾姿勢如「>」字形,通常是雄蟲在上雌蟲在下;而絲螢屬交尾姿勢如「一」字形。一般雌蟲在羽化後便可交尾,因為雌蟲活動能力較弱,交尾的地點通常在原棲地附近,幼蟲水生的黃緣螢常在水域旁的植被上交尾;窗螢屬或薄翅螢屬的雌蟲則較喜於地面上爬行,因此多於地表上的落葉下或洞穴中交尾。交尾時間可長達二十四小時之久,當太陽升起時,牠們會保持著交尾的姿勢,慢慢的轉移到葉片下或洞穴旁的隱密陰涼處。台灣窗螢雌蟲的交尾,一生可達4次以上,產卵前期相當短,交尾後次日便可產卵。

攻擊性擬態

       在螢火蟲的世界裡,不同種類的螢火蟲一般是不能夠「通婚」的,而有些不同種類甚至會互相殘食,原本閃光是交尾的訊號,但卻反而成了一種特殊的誘敵方法。有些聰明的雌螢學會了多種其他種類雌螢的發光訊號,將這種密碼記憶後,然後模仿,引誘被模仿者的雄螢,當滿懷熱情的雄螢接近時,本以為雌螢有反應而漸漸靠近,一不小心,被雌螢捕捉,成為雌螢的獵物,是一種大自然中的「光陷阱」。

產卵行為與卵的孵化

       黃緣螢雌蟲在潮溼陰暗水邊土堤青苔上產卵,約100~200枚左右;而幼蟲陸生的台灣窗螢喜歡在長有許多雜草、樹蔭下、或石下陰暗處產卵,約產160~200粒。當雌蟲產卵時慢慢移動身體,左右擺動著腹部,弓著腹部末端,找到合適的地點,伸出產卵管,把卵一個個的產下,產在青苔的小葉間或土堤表面的縫隙間,會以一些物體作為依附。剛產下的卵十分柔軟,表面有一層黏稠透明的物質,經過2~3天後才會慢慢的固定。黃緣螢的卵剛生下呈淡黃色,半透明,隨著時間慢慢變成白色而不透明,變硬後,再轉變成灰黑色;孵化前卵殼略透明,直到會動的幼蟲爬出。螢火蟲的卵期一般約20~30天。經過一段時間後,背板開始變成暗色,幼蟲孵化後尾端有一對很小的發光器痕跡,剛孵化的幼蟲會因反作用而落到水面下,落下的幼蟲會沉到水底,卷縮成圓形,然後慢慢浮到水面,等到有適當的生長場所落下或隨著流動的水移動。

水生螢光蟲~黃緣螢成蟲交尾

(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黃勝泉主任 圖: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徐月蘭小姐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