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四季流螢 / 春之頌 / 黃緣螢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黃緣螢
發文日:99/07/09

黃緣螢

形態描述:

卵:

   乳黃色,球狀,約0.5-0.6公釐,多產於石壁的青苔或土壤縫隙間。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4.2-14.6公釐,體寛2.1-2.3公釐。

蛹:

    蛹為裸蛹,乳白色。

成蟲:

    雄蟲體長7.6~8.8公釐。前胸背板橙黃色,觸角絲狀,前翅黑色,沿翅緣有黃色細紋為其最大特徵,腹部末端有2節乳白色長橢圓形的發光器。雌蟲型態與雄蟲相似,但體型略較雄蟲大,且僅有1節發光器。

基本生態:黃緣螢分布於全臺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水域中,成蟲夜行性,發黃色光,是早期台灣平原中常見的螢火蟲。幼蟲黑色,前胸背板有四枚白點,體壁柔軟,且具特化的氣孔鰓以適應水中的生活,主要生長於水田與灌溉溝渠等水流較緩的棲息地中。幼蟲以水中的螺貝類,如蜷類或椎實螺類等為食。目前由於棲息地遭到嚴重的破壞,數量愈來愈少,且有生存上的危機。

資料來源:特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