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玉米你我他 / 玉米達人尋覓去 / 專業採購變身農業達人,兼顧親情與事業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專業採購變身農業達人,兼顧親情與事業
發文日:103/05/15
專業採購變身農業達人,兼顧親情與事業經活躍於商場採購業約 10 年的王偉丞先生為何會返鄉從農呢 ? 原來是因為父親猝然過世,加上家中姊妹出嫁後也無法常居家中,與父親鶼鰈情深的母親獨守家鄉,在孤寂的夜裡常會感到驚慌,孝順的偉丞不忍母親身旁無家人陪伴的窘境,因此與太太陳麗茹討論後, 98 年決定回鄉從農陪伴母親。

  剛開始帶領偉丞種植稻米的人是他的母親,偉丞在大學時期主修勞工關係,與農業毫無關連,但好學的他四處詢問拜訪農業相關人士,無論是鄰近的大伯、二舅、三舅、四舅等親朋好友或是農機具廠商及農藥廠商都是他請益學習的對象,並且也常上網查詢文獻、成果報告及參加訓練講習與觀摩會等活動,再將蒐集的資訊搭配自己實務經驗轉化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從農第一年的兩期稻作由學習傳統栽培方式開始,第二年的兩期作則試用自己整合摸索出的栽培方式,到了第三年,對於水稻的栽培管理技術已十分純熟,偉丞對於一路上曾指導過他的人們充滿感激。而在 102 年加入青年農民專案輔導後,偉丞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包含汲取陪伴輔導師連大進先生與臺南場專家們的專業知識,而全國農業金庫也提供青年農民低利貸款紓解資金周轉壓力,更使得他對未來從農之路信心滿滿。

  偉丞現在種植的作物有水稻、青割玉米與硬質玉米,這三種作物都需大面積栽培才能夠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與效率,因此他在後壁區、東山區及白河區總共租賃 57 公頃的農地,並且替農友代耕了 25 公頃的面積,加上口頭契約的 1.7 公頃農地,總共耕作了 83.7 公頃的面積。目前在人力方面有偉丞本身、母親與妻子三位固定工,並視情況聘請臨時工人,但與許多大佃農一樣,都有人力不易聘用的問題存在,且農村人力素質參差不齊,女工因體力關係無法勝任較粗重的管理作業,男工少不易僱用,且因無法長期僱用,更增添了人力管理上的難度。

  偉丞在科技與食品產業任職的經營管理經驗,可應用於作物栽培管理排程規劃與成本分析上,在大面積經營時哪些工作需要外包,而哪些自己來管理會比較划算,評估後尋找最有利的方式。對於土地利用型的產業來說,通常需要大面積栽培,但也因為這樣,經營者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在實務操作,偉丞一年中足足有八個月是非常忙碌的時間,而每半年會有連續 20 天是摸黑從清晨四點就開始水稻的整地、插秧及雜糧播種工作,一直到晚間九點才能夠休息,操勞的程度不輸科技業,偉丞還曾經在駕駛曳引機時太過疲累而睡著,壓壞鄰田的田埂,他笑笑地說,壓壞人家的田埂就要再做新的田埂還給人家,但從此之後每天都會強迫自己睡滿六個小時以維持一定的體力。

  目前在通路部分,水稻是直接交給糧商收購,青割玉米由草商收購,而硬質玉米先送乾燥中心烘乾後由當地農會收購並繳交至全國農會,但無論是水稻或是雜糧,自農民端繳交時都為單一價格,尚無依品質計價的系統產生。而農委會目前正執行「雜糧及青刈 / 貯作物產業鏈整合」之輔導工作,期建立青農群聚輔導模式,偉丞與另外 4 位同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轄區的青農共同接受產業群聚相關輔導,經由農委會輔導處建立平台,整合相關單位協助並橋接資源,支援青農與酪農協會、加工業者規劃產業發展,就收購規範、穩定供貨及分級售價等建立共識,並導入科研發展快速檢驗技術及加工產品,期許能夠使業者與農民雙贏的模式,業者有高品質的產品可以應用,而農民也有動力持續精進技術以獲取更高的報酬。

  偉丞從農之路,最全力支持的是太太陳麗茹,妻子除了照顧母親及兩個目前就讀國小的孩子外,還要協助偉丞派工與從事勞力程度較低的農活。未來偉丞希望可以走向自產自銷,讓民間單位以認購方式購買,或者開發白米禮盒,提高產品價值,增加收益。不怕吃苦的偉丞期許自己在年輕時多多開源,提高家人生活品質,讓母親與妻小能夠無後顧之憂,並且期待未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親人,避免為了衝刺事業無法兼顧家庭的遺憾。

( 文 / 圖 盧子淵、張秀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