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玉米好活動 / 活動報導 / 打造黃金農業,從種玉米開始! ~水林鄉硬質玉米栽培示範觀摩會活動紀實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打造黃金農業,從種玉米開始! ~水林鄉硬質玉米栽培示範觀摩會活動紀實
發文日:104/02/03
打造黃金農業,從種玉米開始! ~水林鄉硬質玉米栽培示範觀摩會活動紀實
日期: 104 年 1 月 27 日
地點:雲林縣水林鄉水南段許黃樹蘭農友示範田區
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 再生稻田轉作雜糧作物及沿海地區耕作制度調整 計畫,本場於雲林縣、嘉義縣及臺南市多處設置硬質玉米試驗點,加強鼓勵種植進口替代作物,並輔導推廣低成本、低投入及低人力支出的硬質玉米栽培技術。本場於 1 月 27 日 上午 10 時假雲林縣水林鄉許黃樹蘭農友示範田區,辦理「硬質玉米栽培管理田間示範觀摩會」,使更多農友瞭解硬質玉米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會議由本場王仕賢場長及水林鄉農會推廣股蔡瑞堂股長共同主持,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江永煜主任、雜糧基金會張永聖辦事員、雲林縣政府李筱玲辦事員、中華民國農會王瓊滿辦事員與四湖鄉、口湖鄉及西螺鎮等農會代表及各地區農友近 70 人參與。
王仕賢場長致詞時表示,許多開發中國家國民所得提高後,動物性蛋白質的消費量增加,消耗越來越多家禽畜肉類,以更多蛋白質取代碳水化合物。家禽畜的飼料來源多為硬質玉米或大豆等雜糧作物,農糧需求持續增加,而供給成長卻有限。我國高度倚賴進口則恐糧食短缺,或需更多花費支出購買糧食。所以政府擬定政策,積極推動種植硬質玉米,除了可替代部分進口量,提高糧食自給率,提升休耕農地利用性,並鼓勵雲林縣大佃農仿效嘉南地區,擴大經營規模,種植越多,繳交量越多,就賺越多。透過本次觀摩會,可實際了解品種特性並增加農友栽培信心。
詹雅勛助理研究員說明示範觀摩成果,本次種植硬質玉米有 10 個品種(系) 試驗於播種後 132 天收穫調查,株距 20 公分時,以臺南育 30 號產量最高,約每公頃 7,057 公斤,高於對照品種臺農 1 號和明豐 3 號等。 水林鄉以種植甘藷為眾,而甘藷容易受到栽培面積激增或是氣候天災的影響,供需失調,造成產地價格波動,生產銷售失衡。相對於臺灣硬質玉米年進口量約 420 萬公噸,國內需求量大,可作為飼料及加工用途,生產硬質玉米無產銷失衡問題。且硬質玉米栽培管理容易,機械化程度高,全期不需噴藥亦可看天,省工且低成本。
示範合作農友本身為小地主大佃農,種植硬植玉米面積約 20 公頃,他經驗分享表示,原本一年種植兩期水稻的耕作方式,和其中一期作轉作硬質玉米相較,硬質玉米肥料用量少、病蟲害少,大幅減少肥料及農藥的成本,而且全期僅灌溉一次,從播種、中耕施肥到收穫皆可請代耕中心協助,省水又省工。重要的是收成穩定,農會以每公斤 9 元契作收購,加上契作獎勵金每公頃 45,000 元, 及 雲林縣政府加碼獎勵每公頃 20,000 元,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農民逐漸高齡化,轉作硬質玉米節省人力及成本,是農友栽培首選。而且對於水資源較缺乏或取得不易的地區,硬質玉米亦是活化農地利用的重點推動作物。臺灣農牧戶平均可耕作面積不到 1 公頃 ,經營規模擴大及省工栽培管理為未來農業發展趨勢,所謂大量平價就是商機,打造黃金農業,就從種玉米開始 !
(文 / 詹雅勛 圖 / 王培珊、鍾知達)
日期: 104 年 1 月 27 日
地點:雲林縣水林鄉水南段許黃樹蘭農友示範田區
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 再生稻田轉作雜糧作物及沿海地區耕作制度調整 計畫,本場於雲林縣、嘉義縣及臺南市多處設置硬質玉米試驗點,加強鼓勵種植進口替代作物,並輔導推廣低成本、低投入及低人力支出的硬質玉米栽培技術。本場於 1 月 27 日 上午 10 時假雲林縣水林鄉許黃樹蘭農友示範田區,辦理「硬質玉米栽培管理田間示範觀摩會」,使更多農友瞭解硬質玉米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會議由本場王仕賢場長及水林鄉農會推廣股蔡瑞堂股長共同主持,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江永煜主任、雜糧基金會張永聖辦事員、雲林縣政府李筱玲辦事員、中華民國農會王瓊滿辦事員與四湖鄉、口湖鄉及西螺鎮等農會代表及各地區農友近 70 人參與。
王仕賢場長致詞時表示,許多開發中國家國民所得提高後,動物性蛋白質的消費量增加,消耗越來越多家禽畜肉類,以更多蛋白質取代碳水化合物。家禽畜的飼料來源多為硬質玉米或大豆等雜糧作物,農糧需求持續增加,而供給成長卻有限。我國高度倚賴進口則恐糧食短缺,或需更多花費支出購買糧食。所以政府擬定政策,積極推動種植硬質玉米,除了可替代部分進口量,提高糧食自給率,提升休耕農地利用性,並鼓勵雲林縣大佃農仿效嘉南地區,擴大經營規模,種植越多,繳交量越多,就賺越多。透過本次觀摩會,可實際了解品種特性並增加農友栽培信心。
詹雅勛助理研究員說明示範觀摩成果,本次種植硬質玉米有 10 個品種(系) 試驗於播種後 132 天收穫調查,株距 20 公分時,以臺南育 30 號產量最高,約每公頃 7,057 公斤,高於對照品種臺農 1 號和明豐 3 號等。 水林鄉以種植甘藷為眾,而甘藷容易受到栽培面積激增或是氣候天災的影響,供需失調,造成產地價格波動,生產銷售失衡。相對於臺灣硬質玉米年進口量約 420 萬公噸,國內需求量大,可作為飼料及加工用途,生產硬質玉米無產銷失衡問題。且硬質玉米栽培管理容易,機械化程度高,全期不需噴藥亦可看天,省工且低成本。
示範合作農友本身為小地主大佃農,種植硬植玉米面積約 20 公頃,他經驗分享表示,原本一年種植兩期水稻的耕作方式,和其中一期作轉作硬質玉米相較,硬質玉米肥料用量少、病蟲害少,大幅減少肥料及農藥的成本,而且全期僅灌溉一次,從播種、中耕施肥到收穫皆可請代耕中心協助,省水又省工。重要的是收成穩定,農會以每公斤 9 元契作收購,加上契作獎勵金每公頃 45,000 元, 及 雲林縣政府加碼獎勵每公頃 20,000 元,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農民逐漸高齡化,轉作硬質玉米節省人力及成本,是農友栽培首選。而且對於水資源較缺乏或取得不易的地區,硬質玉米亦是活化農地利用的重點推動作物。臺灣農牧戶平均可耕作面積不到 1 公頃 ,經營規模擴大及省工栽培管理為未來農業發展趨勢,所謂大量平價就是商機,打造黃金農業,就從種玉米開始 !
(文 / 詹雅勛 圖 / 王培珊、鍾知達)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