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桃花源記 / 歷史淵源 / 中國桃的起源與演化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中國桃的起源與演化
發文日:100/12/01
◎中國桃的起源與近緣野生種間的演化
●桃原產中國西北和西部,栽培歷史達4000年以上,遠在漢武帝(公元前140-88年)時,桃從甘肅、新疆傳入波斯(中國農業科學院,1987)。1855年瑞士植物學家 A. de Candolle最早認為桃起源於中國。1868年進化論作者達爾文亦持相同看法,達爾文研究中國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品種生育特性,認為歐洲桃都有來自中國桃的血緣(汪祖華、庄恩及,2001)。宗學普等(1987)與周建濤等(1994)在西藏和四川西南等地發現多種類型的光核野生桃 (Prunus mira Koehne),經研究確認光核桃是桃的原生種。汪祖華、周建濤(1990)探討桃近緣野生種間的演化關係,發現地處黃河上游的西北地區存在著花粉形態介於甘肅桃與普通桃、山桃與新疆桃之間的中間類型,其結論為普通桃、山桃和新疆桃起源於甘肅桃。宗學普等(1995)比較光核桃與其他近緣野生種的花粉形態,指出光核桃的花粉較甘肅桃原始。再經過花粉蛋白的SDS電泳分析,從基因的直接產物中研究,認為光核桃經由甘肅桃朝向山桃、陜甘山桃、新疆桃、普通桃等進行一連串的演化順序。
◎桃品種群的演化
●中國原生種桃由光核桃演變而成後,起初仍處於野生狀態,當進入商業化人工栽培生產後,經由人為選拔淘汰和栽培馴化,加速桃不同品種類型的形成。至於桃各品種和類型之間的演化關係,周建濤等(1993)從農藝性狀、外表型性狀聚類分析、花粉型態、同功異構酶譜、水溶性蛋白質等電聚焦電泳分析以及譜系分析和歷史文獻資料等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桃經人工馴化栽培後,特別是進行是有目標的品種改良,人為選拔加快桃的性狀演化過程,朝向人們所需的目標發展。最為明顯的是果實重量與可食部分的增多,如起初野生桃的果重3-70g至栽培品種的60-500g,大者可達900g以上。同時果實風味與化學的成分也發生變化,即果實的色、香、味等品質的提高,果實中的糖類、維生素、芳香物質含量等受人歡迎的成分增加,而不受歡迎的成分減少甚至消失,如苦味、澀味、酸味、異味、纖維等。桃果實最初以鹽醃食用,從含有苦如膽者發展改良至柔軟多汁、風味甜香可口的現代桃品種,皆是人為選拔的結果(汪祖華、庄恩及,2001)。
歐錫坤、宋家瑋、陸明德
詳全文請見宜蘭地區果樹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2010:P73-84。
●桃原產中國西北和西部,栽培歷史達4000年以上,遠在漢武帝(公元前140-88年)時,桃從甘肅、新疆傳入波斯(中國農業科學院,1987)。1855年瑞士植物學家 A. de Candolle最早認為桃起源於中國。1868年進化論作者達爾文亦持相同看法,達爾文研究中國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品種生育特性,認為歐洲桃都有來自中國桃的血緣(汪祖華、庄恩及,2001)。宗學普等(1987)與周建濤等(1994)在西藏和四川西南等地發現多種類型的光核野生桃 (Prunus mira Koehne),經研究確認光核桃是桃的原生種。汪祖華、周建濤(1990)探討桃近緣野生種間的演化關係,發現地處黃河上游的西北地區存在著花粉形態介於甘肅桃與普通桃、山桃與新疆桃之間的中間類型,其結論為普通桃、山桃和新疆桃起源於甘肅桃。宗學普等(1995)比較光核桃與其他近緣野生種的花粉形態,指出光核桃的花粉較甘肅桃原始。再經過花粉蛋白的SDS電泳分析,從基因的直接產物中研究,認為光核桃經由甘肅桃朝向山桃、陜甘山桃、新疆桃、普通桃等進行一連串的演化順序。
◎桃品種群的演化
●中國原生種桃由光核桃演變而成後,起初仍處於野生狀態,當進入商業化人工栽培生產後,經由人為選拔淘汰和栽培馴化,加速桃不同品種類型的形成。至於桃各品種和類型之間的演化關係,周建濤等(1993)從農藝性狀、外表型性狀聚類分析、花粉型態、同功異構酶譜、水溶性蛋白質等電聚焦電泳分析以及譜系分析和歷史文獻資料等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桃經人工馴化栽培後,特別是進行是有目標的品種改良,人為選拔加快桃的性狀演化過程,朝向人們所需的目標發展。最為明顯的是果實重量與可食部分的增多,如起初野生桃的果重3-70g至栽培品種的60-500g,大者可達900g以上。同時果實風味與化學的成分也發生變化,即果實的色、香、味等品質的提高,果實中的糖類、維生素、芳香物質含量等受人歡迎的成分增加,而不受歡迎的成分減少甚至消失,如苦味、澀味、酸味、異味、纖維等。桃果實最初以鹽醃食用,從含有苦如膽者發展改良至柔軟多汁、風味甜香可口的現代桃品種,皆是人為選拔的結果(汪祖華、庄恩及,2001)。
歐錫坤、宋家瑋、陸明德
詳全文請見宜蘭地區果樹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2010:P73-84。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