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丹參檔案 / 丹參的本草研究 / 丹參-藥性論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丹參-藥性論
發文日:103/09/11
丹參-藥性論
《藥性論》:能治腳弱,疼痺;主中惡,治百邪鬼魅,腹痛氣作,聲音鳴吼:能定精。
《藥性論》為甄權所著,其生於南朝梁大同七年(西元541年),卒于唐貞觀十七年(西元643年),為隋唐年間醫學家,因母親生病,與弟甄立言,精究醫術,專習方書,遂成為名醫。甄權在針灸術上造詣很深,兼通藥治,其精通頤養之術,提出吐故納新可使肺氣清肅,是延年健身的有效方法,並主張飲食不必甘美。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臨其家,並訪以藥性及養生之道。其一生著述很多,繪有《明堂人形圖》,撰有《針經鈔》、《脈經》、《針方》、《脈訣賦》、《藥性論》等,可惜今已失傳。其中部份內容可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所繪製的《明堂人形圖》,在當代流傳廣泛,唐代名醫孫思邈即根據其所繪製圖形,重新繪製修訂為「人體經絡俞穴彩圖」(已佚)。
由於《藥性論》本書以討論藥物性能為主,故對君、臣、佐、使及禁忌等論述最詳。計有君葯76味,臣葯72味,使葯108味。有些藥還註明單用,或配伍宜忌。本書多數藥含有附方,這些附方曾被《本草綱目》所轉錄。此書對研究、教學、生產、臨床等都具有實用價值,特別是在臨床應用上最有價值。
參考資料:
華夏經緯網
大紀元
《藥性論》:能治腳弱,疼痺;主中惡,治百邪鬼魅,腹痛氣作,聲音鳴吼:能定精。
《藥性論》為甄權所著,其生於南朝梁大同七年(西元541年),卒于唐貞觀十七年(西元643年),為隋唐年間醫學家,因母親生病,與弟甄立言,精究醫術,專習方書,遂成為名醫。甄權在針灸術上造詣很深,兼通藥治,其精通頤養之術,提出吐故納新可使肺氣清肅,是延年健身的有效方法,並主張飲食不必甘美。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臨其家,並訪以藥性及養生之道。其一生著述很多,繪有《明堂人形圖》,撰有《針經鈔》、《脈經》、《針方》、《脈訣賦》、《藥性論》等,可惜今已失傳。其中部份內容可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所繪製的《明堂人形圖》,在當代流傳廣泛,唐代名醫孫思邈即根據其所繪製圖形,重新繪製修訂為「人體經絡俞穴彩圖」(已佚)。
由於《藥性論》本書以討論藥物性能為主,故對君、臣、佐、使及禁忌等論述最詳。計有君葯76味,臣葯72味,使葯108味。有些藥還註明單用,或配伍宜忌。本書多數藥含有附方,這些附方曾被《本草綱目》所轉錄。此書對研究、教學、生產、臨床等都具有實用價值,特別是在臨床應用上最有價值。
參考資料:
華夏經緯網
大紀元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