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梅事 停看聽 / 梅功效 / 梅子 鹼性健康食品,多食損齒傷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梅子 鹼性健康食品,多食損齒傷筋
發文日:101/06/23
梅是亞洲地區特有的果樹,除了我國、日本、韓國外,其他國家很少栽培。為我國華中、華南及西南一帶原生果樹之一。屬於薔薇花科(Roscoe)植物,學名Prunus mume Seibu. et Sac.。俗名梅子、青梅、白梅等,英文名Mie Japanese Apricot。
台灣地區產於中、南、東部海拔300~1000公尺山坡地,南投縣、台東縣、臺中縣分居前三名,產期3月中旬至4月下尋,主要產地有:苗栗縣卓蘭,台中市東勢、和平,南投縣仁愛、信義,嘉義縣梅山,台南市的玉井,台東縣東河等鄉鎮區。1997年之種植面積約10萬公頃,年總產量平均約9萬公噸。
食療效果
梅子自古即被視為醫療及保健食品,日本於奈良時代傳入,以梅花之美而被歌頌,平安時代醫藥書《醫心法》記載著梅胚之功效。隨後僧侶將梅胚列為日常食品,而武將為了防止口乾、上氣不接下氣也隨身攜帶梅胚,少數人以健康食品善加利用,大眾化普遍食用則是江戶時代初期的事。
《本草綱目》(清,吳儀洛):梅子有止血通痰消腫、解毒生津止渴、驚癇喉痺、梅核膈氣、醒酒殺蟲、治久咳瀉痢、刀箭傷膚搗敷止血、根葉治休、息痢及霍亂等功效,但多食損齒傷筋。
以現代醫學之角度來看,梅子的功效有:
一、 維持血液之微鹼性,而具淨血作用;活潑新陳代謝,使各個器官正常運作。
二、 當肌肉中乳酸濃度達到0.24-0.4%時,就會呈現疲勞狀態,顯現肌肉僵硬、痠痛、行動遲緩現象,而梅子所含的檸檬酸具有消除疲勞、抑制體內乳酸生成之功效,減輕頸部、肩膀及小腿酸痛的症狀。
三、 由於檸檬酸具有消除疲勞、抑制體內乳酸生成之作用,因此可以防止老化。乳酸一旦在人體內蓄積時,會促進細胞老化、動脈硬化、高血壓、肝病、神經痛、風濕等成人病。
四、 梅子除了檸檬酸外還含有苦味酸(Picric Acid),可提高肝臟機能,對暈車、宿醉有效,因此具有強肝作用。
五、 梅子也含有促進腸蠕動之兒茶素(catechin),對便秘有效,減少體內毒素,因此可以預防面皰、皮膚粗糙。
六、 對腸弧球菌、霍亂菌、赤痢菌等發揮強力的殺菌力,如日本便當中放一粒酸梅可以延長便當之儲存期限;下痢時喝梅肉抽出液可以止瀉等顯示梅子之殺菌作用。
七、 對生活緊張之現代人,因自律神經異常而導致胃酸分泌失常,因而很多人罹患胃潰瘍,而梅子所含的各種有機酸之相乘作用,可以調節胃液之分泌,預防胃潰瘍。

一般營養和機能成分
每百公克梅乾含熱量51卡、水分12.5公克、粗蛋白0.7公克、粗脂肪0.6公克、碳水化合物13.5公克、灰分2.6公克、鈣7毫克、磷17毫克、鐵0.8毫克,維生素B1 0.02毫克、維生素B2 0.01毫克。日本科學技術廳的資料顯示,梅胚中維生素B6含量0.05毫克。此外尚含有鋅160毫克、銅140毫克、鎂23毫克、胺基酸含量以天門冬胺酸(Aspartic acid)最多達240毫克/100公克可食部,其餘必需胺基酸含量雖不多,但很齊全。

加工調理及民間療法
青梅含有氰酸配醣體Amygdalin,必須經過加工或加熱使之分解或消失,才可供食用。同時青梅極酸澀,多食對牙齒有損,凡牙齒不好、胃酸過多、潰瘍者不宜多吃梅及其加工產品。一般先經鹽漬或萃取加工,加以保存供不時之需,其製法如下:
一、 鹽梅:七八分熟青梅水洗後晾乾或以乾淨毛巾拭乾,加梅子重量20%以上之食鹽醃漬即可保存6個月以上,如欲增加風味,可加入20%之紫蘇一起醃漬,以玻璃瓶或塑膠瓶遮光保存於陰涼處。
二、 梅胚:上述鹽梅醃漬2個月以上,再日曬至乾即成梅胚,加紫蘇梅胚為誘人的紅色。
三、 烏梅:將七八分熟青梅按大小分開,以溫度40℃之爐灶烘焙,每隔8小時在不傷表皮之原則下,上下翻動一次,使水分含量均勻。約需時2-3晝夜,至果肉呈褐色,果皮起皺紋為止。待陰涼處放7天左右,使果核與果肉之水份達到平衡後,再烘焙1-2天至呈烏黑色即成烏梅。烏梅與不同的藥材搭配食用,可產生不同的療效。
四、 梅肉萃取物:接近完熟之梅子水洗後晾乾或以乾淨毛巾拭乾,以蒜末機磨細,棉質布袋盛裝,榨汁,以少量水洗殘渣,再榨汁,梅汁混合後以文火熬煮約2小時,充分攪拌至梅汁顏色自青黃色變成褐色,並呈黏稠狀為止,即可長期保存。

坊間食療法由於無具體之文字記載,考證不易,僅能從片甲隻字摘錄下來,供參考應用:
一、 促進胃酸分泌、提高鐵分吸收:胃酸可以把食物中的鐵予以氧化還原,使其容易吸收,所以胃酸過少時,就無法發揮作用,造成鐵不足的現象。而鹽梅、酸梅乾(梅胚)或其製成之酸梅湯有促進胃酸分泌作用,增進食慾,間接幫助鐵的吸收。
二、 緩和結石疼痛:選顆粒較大之梅胚,放在茶杯內,沖入開水,飯前食用,一天三次,可緩和結石疼痛,並預防發作。
三、 驅蟲:烏梅15公克加水500 c.c.,晨起空腹一次服完,午餐前再熬一次服用,適用於蛔蟲、鉤蟲症。
四、 膽道蛔蟲病(蛔厥):蛔蟲穿入膽道所引起的腹部絞痛,以10粒烏梅,6公克川椒用水煎熬,每日服用2次,連服3次,甚為有效。
五、 痢疾:烏梅5粒,胡椒10粒,茶葉5公克,研磨成粉,溫開水服用,每日1-2次,連服5-6日,主治虛寒型痢疾,並有溫補下元,澀腸固脫之作用。
六、 腸炎腹瀉:(1)幼兒;烏梅10個以500 c.c.水煎熬,濾汁加適量紅糖調味,供幼兒代茶飲用,可治日久之腸炎腹瀉症狀。(2)成人:烏梅500公克用冷水泡發,除去果核,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滾後,小火煎熬20分鐘,濾汁,加水再煮,重複2次,合併三次汁液,再以小火熬至黏稠狀。加入蜂蜜1000公克煮沸,冷卻裝瓶備用。每日2-3次,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服,連服8-10日。
七、 中暑:烏梅15-90公克,黨蔘20公克加水煎熬,去渣取汁,加粳米100公克煮成粥,加適量冰糖即成,有益氣歛津、生詠之效,主治中暑。
八、 生津止渴的清涼飲料:取烏梅150公克,山楂片75公克,甘草7.5公克加水3000 c.c. 浸1小時,煮沸後小火熬煮半小時,加桂花醬30 c.c.,冰糖適量,過濾而成,冰箱冷藏,為熱天最佳清涼飲料。

林欣榜
詳全文請見鄉間小路,2000:p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