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蓋刺魚急救室 / 海水性白點蟲症 / 海水性白點蟲症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海水性白點蟲症
發文日:101/10/31
最早發現者:Brown, 1951 ,魚體藉由直接接觸游離於水中的掠食體 (Theront) 而造成感染,會穿透宿主的皮膚,形成卵圓形的營養體 (trophont),此即為營養期 (feeding stage)。發育完全的營養體死亡後,會形成胞囊(encyst)。胞囊會發展成孢囊體 (tomont),產生囊壁及一大型周邊空泡。孢囊體經歷一連串複雜的分裂過程後,最終會有高達200個仔體 (tomites) ,仔體形成後第4~6天會從胞囊內脫出。仔體脫出後,即為游離階段 (free-swimming stage),或稱為掠食體,此期即具感染能力,且至少可持續15天(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試驗所)。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