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山藥本色 / 認識山藥 / 山藥種類及栽培方式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山藥種類及栽培方式
發文日:102/01/03
山藥種類及栽培方式山藥栽培歷史久遠,國內常見山藥品種或地方栽培種大多源自於大薯(又稱田薯)、長薯(又稱家山藥)、條薯(又稱基隆山藥)及戟葉田薯(又稱恆春山藥)等所發展出來。
國內栽培之山藥依外型分為塊狀山藥及長形山藥,肉色可大致分為白色、黃色及紅色。塊狀山藥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薯形大,產量高,生育快速,目前栽培品種為台農1號、台農2號、竹山紅薯等。長形山藥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及日本等溫帶國家,莖蔓較為纖細圓形,葉形狹長,塊莖形如長棍棒,品質佳,產量較塊狀山藥低,低溫休眠性較強,一般栽種期在2~4月份。長形山藥較受消費者喜歡,市價較高,常見品種為大汕種、基隆山藥、恆春山藥、紅皮削山藥、白皮削山藥、血薯、刺薯及壽豐山藥等。
山藥栽培方式大致可分為高畦及塑膠栽培管兩種,早期山藥都是栽培於土層深厚之沙質壤土或築高畦栽培,採收時以人工挖掘,由於長形山藥深入土層一公尺以上,因此常會造成損傷,自日本引進塑膠栽培管栽培,利用屋簷之導水半圓型塑膠管,切成約1.3公尺之長度,以15~20度斜角埋入土中來栽培長形山藥,可以達到省工,薯體外型平直,採收時塊莖完整無破損。


資料來源:
作者:龔財立
出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特刊第0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