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奇形怪狀的山藥 / 台灣地區主要栽培品種 / 基隆野山藥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基隆野山藥
發文日:102/01/03
基隆野山藥,又稱基隆山藥、山藥薯、基隆原生山藥及柱薯等。地下塊莖之形狀為棍棒狀,長度約100-130㎝,皮色為黃褐色,皮層淡黃色或淡紅色,肉色白色或淡黃色,產量約10,000-25,000公斤/公頃。雙溪、貢寮、瑞芳、平溪、蘇澳、三芝為主要產區。中熟種,產期約10-2月。適合栽培於台灣北部地區,宜採用130-150公分塑膠栽培管栽培。肉質極細緻,口感極佳,尤適合生食,切口後褐化率低,因售價高,收益利潤高為其優勢;薯體稍細長易受損,產量低,病害抗性低,尤不抗莖枯病及葉斑病為其缺點,蟲害抗性中等,本類山藥極適合熟食用,因栽培技術難度高,產量較低,總產量及栽培面積無法急速提昇,擁有高收入之固定消費群,堪稱台灣最好吃的山藥,吃過的都說讚。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