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當歸典故 / 臺灣當歸栽培歷程 / 臺灣當歸栽培歷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當歸栽培歷程
發文日:102/07/26
臺灣當歸栽培歷程臺灣當歸栽培歷程
臺灣的當歸藥材來源主要是經由香港所進口的中國產當歸之「全歸」,來供應臺灣市場上的需求,然而在臺灣其實早已有當歸的栽培與食用,主要集中在花東地區的零星栽培,在市場上並不普遍使用與推廣。臺灣曾經在1961年從韓國輸入朝鮮當歸,但很快便中止進口,在1964年日本近畿大學生藥學教授久保道德先生將日本大和當歸(Angelica acutiloba Kitagawa)種子引進臺灣栽培,在中國醫藥學院校內育苗,之後移植至大雪山林區,結果生長狀況頗為理想,當時有部分出現於市場,另一方面在臺東知本農場亦有栽培 50 公頃,可惜因加工技術不當,品質無法提升而未獲推廣,然而此種日本大和當歸,數十年來已在臺東、臺中大雪山林區等地、甚至在花蓮地區,已馴育成為歸化種。現在在韓國也有栽培,稱之為日本當歸,而在中國的東北吉林之沿邊也有栽培,所以在中國稱之為東當歸、沿邊當歸、日本當歸。大和當歸在日本又稱馬尾歸。本種與本草的關係,因味甘性溫,與《神農本草經》所收載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