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油茶小知識 / 病蟲害管理 / 油茶褐色圓星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油茶褐色圓星病
發文日:102/07/19
油茶褐色圓星病
油茶褐色圓星病
學名︰Pseudocercospora ocellata(Deighton)Deighton

危害特徵︰
        本病危害葉部,依照病斑型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綠斑,初時在葉背產生針狀小斑,之後病斑擴大且腫大,葉片背光觀察可發現有綠色小斑點平均分布於葉背,小斑點隨時間堆疊而凸起;另一種為褐色圓型病斑,起初在葉片上可發現褐色小點,之後擴大,病斑上有氣生的分生孢子。

發生生態︰
        本病好發於潮濕多雨環境,潛伏期約20~30天。台灣全年發生,又以秋、冬落葉的情況最為嚴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不大。生育不良、衰弱的油茶樹較易感病,造成嚴重落葉,影響下一次產量。本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經由空氣傳播,菌絲並可在罹病組織上越冬,待次年環境合適時再作感染。

防治方法︰
1.建議以健康無菌的母株扦插。
2.加強園區田間衛生管理,以減少發病可能。
3.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稀釋倍數(倍) 施藥方法 注意事項
參考2010植物保護手冊-茶褐色圓星病之防治用藥
42.2%腈硫醌水懸劑(Dithian) 1公升 1,000 發病初期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3~4次。 1. 採收前20天停止施藥。
2. 對水生物具毒性,「勿使用於飲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及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

 


(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 研究員兼組長 吳孟玲、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製茶課 副研究員兼課長 曾信光、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 助理研究員 莊鈴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