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油茶小知識 / 病蟲害管理 / 油茶軟腐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油茶軟腐病
發文日:102/07/19
油茶軟腐病
油茶軟腐病(落葉病)
學名: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
危害特徵:         本病主要危害芽葉、枝梢和果實。葉部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初期病斑呈半圓形或圓形水浸狀,陰雨潮濕時迅速擴展為黃色或黃褐色之不規則病斑,病部與健部邊緣不明顯,後期可發現病斑上散生土黃色粒狀物,放大鏡下呈白色鈕扣狀,葉肉腐爛後只剩表皮,大約2~3天後脫落。乾旱高溫時,果實從病斑處開裂,約2-4周內脫落,自7月開始落果,直至採收時仍持續發生落果。苗期全年皆有可能受害,嚴重時造成大量苗木落葉死亡,成株則稍具耐病能力,不致於全株死亡。
發生生態:         本病害在臺灣尚未有相關報導,但在中國境內廣泛發生,且危害程度嚴重。本病原主要由風雨做近距離傳播,病原菌雖能產生分生孢子,但主要靠菌絲體進行侵染,並可由罹病葉片懸掛於樹梢上越冬。本病的流行與環境溫濕度、立地條件、油茶植株的栽植密度有密切關係。每年3~6月和10~12月為發病盛期。植株密度大、排水以及管理不良的油茶園或苗圃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1.植栽密度過大的園區應進行修枝、疏伐,改善通風及透光。冬季應清除病葉、病果,減少病原菌越冬機會。苗圃地要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區,並加強田間衛生管理。 2.依據大陸浙江省油茶常山油茶研究所進行防治研究試驗,施用1%波爾多液之預防效果可達到96.7%。
(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 研究員兼組長 吳孟玲、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製茶課 副研究員兼課長 曾信光、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 助理研究員 莊鈴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