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菇蕈家族大集 / 常見之藥用菇類 / 北蟲草 Cordyceps militaris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北蟲草 Cordyceps militaris
發文日:102/11/14
北蟲草又名蛹蟲草、北冬蟲夏草等,學名為(Cordyceps militaris),本菌在分類地位上與冬蟲夏草為同科同屬不同種之真菌,在大陸北方與東北地區本菌是一種珍貴之藥材,其功效類似於冬蟲夏草,具有治療肺結核、止血化痰、補精髓、抑制癌細胞、延緩老化、提昇免疫能力等功能。黃金蟲草之寄主範圍較冬蟲夏草廣泛,目前已知有3目11科19種昆蟲,其中有16種為鱗翅目昆蟲,其中尺蛾科有2種,油茶尺蛾和褐紋大尺蛾,本菌目前可藉由人工培養,並可在白米培養基上產生子座作為相關產品開發之材料,為滋補保健食品、機能食品和藥源開闢了新的途徑。本菌之生活史與冬蟲夏草大致類似,本菌之孢子一般會飛散在葉片與土壤中,當鱗翅目之幼蟲在取食葉片時,會將孢子食入,隨後孢子發芽,菌絲纏繞菌體,並在蟲體內形成菌核,當蟲體化蛹時,蟲體死亡菌核則會分化產生子座,子座再自蛹中長出,因此得名蛹蟲草,本菌主要分布於河北、黑龍江、吉林、安徽、福建、廣西、陜西與雲南等地,因其最早在大陸北方備作為冬蟲夏草之替代品,因此又被叫作北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與蛹蟲草雖然皆屬於蟲草屬之子囊菌,但在型態特徵上有極大之不同,冬蟲夏草外部的形態構上,於前端褐色部份為真菌之子座,由寄生幼蟲(菌核)的頭部前端產生,一次產生一根,長度約為4-10 公分,形狀為細長棒狀,其基部寬約0.1-0.5 公分,頭部為圓柱狀,較寬約為0.2-0.6 公分,子座初期內部充實,逐漸變成中空狀,表面佈有細小粒狀突起物,此為子囊殼的開口。以顯微鏡觀察冬蟲夏草的微細構造,可見子囊殼密布於子座之表層,子囊殼基部凹陷,呈橢圓形,約350-550 微米長,直徑約為100-240 微米,內含無數子囊。子囊為細長型,長度約為220-280 微米,寬度約為12-14 微米,頭部鈍圓,每個子囊內含2個孢子。子囊孢子為長線形,內有橫隔,斷裂後可產生小段孢子長度為9-15 微米,4-5 微米寬。它的寄主是蝙輻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蟲。北蟲草之外部型態,一般為單生子座或數個從寄主頭部生長出,也有從蟲體節部長出,子座為橘黃色或橘紅色的頂部略膨大的呈棒狀的子座, 一般不分枝,有時分枝,長度約為3-5cm。頭部呈棒狀,長1-2cm,粗3-5mm,粗糙表面。蛹蟲草除型態與冬蟲夏草有所不同外,其他成分皆與冬蟲相似,此外依據貴州大學李祝等人之研究顯示,不論用何種方式進行分析蟲草重要之指標成分蟲草素之含量,北蟲草之蟲草素皆是野生冬蟲夏草之3~10倍,顯示北蟲草之功效成分可能更勝於冬蟲夏草,因此實是值得關注之新興藥材。
蟲草素、蟲草酸、多醣體、SOD等成分在蛹蟲草之子實體內皆有相當之含量,據趙余慶等之報道蛹蟲草的蟲草素含量比西藏產冬蟲夏草的含量高,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相近,但湯曉雲等人之報導則認為蛹蟲草的蟲草素和蛋白質含量比冬蟲夏草的含量高,而蟲草多糖的含量比冬蟲夏草低,但綜合上述之資料顯示,北蟲草之功效成分較冬蟲夏草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在蟲草素與蟲草酸成分上更是優於冬蟲夏草。
由於蛹蟲草可藉由人工培養因此具有極大之潛力可開發作為藥用資材,目前其主要產區仍是以大陸為主,目前其栽培方式主要可分為米飯栽培法與寄主感染培養法兩種,其中米飯培養法又可分為袋栽與瓶栽兩種方式,而其一般使用之原料主要係以大米做為主原料,再另外添加不同營養輔料,其中包含:蠶蛹粉、蛋白腖、維生素B1、蔗糖等,將培養料裝填入耐熱塑膠袋或玻璃罐中後,經高壓滅菌完成後,在分別加入液態菌種進行培養,而子座在米飯上培養可分為5個階段,其一為菌絲團階段,菌絲再接種後約經20天之培養即可達到生理成熟,此時再給予適當之誘導即可產生菌絲團,此些菌絲團產生後約經3-4天之培養菌絲團內部組織化後,則會變成較堅硬之子座幼原基;之後就會進入第二階段,又稱原基階段,此時原基之顏色仍與營養菌絲顏色相同,但會逐漸膨大,並開始組織分化,2-3天後會長成等端白色,下部呈橙黃色之尖錐形子座芽;之後即進入子座芽階段,子座芽初期約為1-2公分高,培養幾天後會變粗伸長,頂端白色會逐漸消失,並進入子座生長階段;子座生長階段時,子座經5-6天生長後,一般不會再增粗伸長,但頭部會膨大成棒型,頂端成鈍圓形或呈尖形,隨後即進入子座成熟期,在子座成熟期時,子座不再變化,但子囊殼會深長並外露,使頂端出現乳頭狀小突起,再過數日子囊殼爆裂,子囊孢子釋放,會在頭部形成龜裂狀花紋,並沾黏黃色粉狀物,一般從菌絲體紐結到子座成熟釋放孢子大約為15~20天。而寄主培養法即是利用人工培育之寄主昆蟲作為培養基值進行培育,根據大陸之資料顯示由接種到子座成熟約需35~38天,但此一方式需大量飼養寄主昆蟲,加上接種不易,因此目前此一方式主要存在於大陸部分養蠶抽絲之省份。
在台灣目前已有許多農民與公司投入生產蛹蟲草,其主要之生產方式係以白米培養為主,目前產量有限,在台灣市面上購買到之北蟲草常是由大陸所進口,一般其顏色會偏暗橘色而與新鮮採收之蛹蟲草顏色有所差異。此外國內也有試驗單位嘗試利用蠶蛹進行蛹蟲草之培育,但目前尚無相關公司利用此方式進行生產。而在台灣多數之業者多半是利用發酵方式來生產蛹蟲草之菌絲體,而市面上多數之蟲草產品也多已發酵產物為主,但近年來國內對北蟲草子實體的需求量大增,因此栽培北蟲草也成為栽培藥用菇類之另一選擇。
冬蟲夏草與蛹蟲草雖然皆屬於蟲草屬之子囊菌,但在型態特徵上有極大之不同,冬蟲夏草外部的形態構上,於前端褐色部份為真菌之子座,由寄生幼蟲(菌核)的頭部前端產生,一次產生一根,長度約為4-10 公分,形狀為細長棒狀,其基部寬約0.1-0.5 公分,頭部為圓柱狀,較寬約為0.2-0.6 公分,子座初期內部充實,逐漸變成中空狀,表面佈有細小粒狀突起物,此為子囊殼的開口。以顯微鏡觀察冬蟲夏草的微細構造,可見子囊殼密布於子座之表層,子囊殼基部凹陷,呈橢圓形,約350-550 微米長,直徑約為100-240 微米,內含無數子囊。子囊為細長型,長度約為220-280 微米,寬度約為12-14 微米,頭部鈍圓,每個子囊內含2個孢子。子囊孢子為長線形,內有橫隔,斷裂後可產生小段孢子長度為9-15 微米,4-5 微米寬。它的寄主是蝙輻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蟲。北蟲草之外部型態,一般為單生子座或數個從寄主頭部生長出,也有從蟲體節部長出,子座為橘黃色或橘紅色的頂部略膨大的呈棒狀的子座, 一般不分枝,有時分枝,長度約為3-5cm。頭部呈棒狀,長1-2cm,粗3-5mm,粗糙表面。蛹蟲草除型態與冬蟲夏草有所不同外,其他成分皆與冬蟲相似,此外依據貴州大學李祝等人之研究顯示,不論用何種方式進行分析蟲草重要之指標成分蟲草素之含量,北蟲草之蟲草素皆是野生冬蟲夏草之3~10倍,顯示北蟲草之功效成分可能更勝於冬蟲夏草,因此實是值得關注之新興藥材。
蟲草素、蟲草酸、多醣體、SOD等成分在蛹蟲草之子實體內皆有相當之含量,據趙余慶等之報道蛹蟲草的蟲草素含量比西藏產冬蟲夏草的含量高,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相近,但湯曉雲等人之報導則認為蛹蟲草的蟲草素和蛋白質含量比冬蟲夏草的含量高,而蟲草多糖的含量比冬蟲夏草低,但綜合上述之資料顯示,北蟲草之功效成分較冬蟲夏草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在蟲草素與蟲草酸成分上更是優於冬蟲夏草。
由於蛹蟲草可藉由人工培養因此具有極大之潛力可開發作為藥用資材,目前其主要產區仍是以大陸為主,目前其栽培方式主要可分為米飯栽培法與寄主感染培養法兩種,其中米飯培養法又可分為袋栽與瓶栽兩種方式,而其一般使用之原料主要係以大米做為主原料,再另外添加不同營養輔料,其中包含:蠶蛹粉、蛋白腖、維生素B1、蔗糖等,將培養料裝填入耐熱塑膠袋或玻璃罐中後,經高壓滅菌完成後,在分別加入液態菌種進行培養,而子座在米飯上培養可分為5個階段,其一為菌絲團階段,菌絲再接種後約經20天之培養即可達到生理成熟,此時再給予適當之誘導即可產生菌絲團,此些菌絲團產生後約經3-4天之培養菌絲團內部組織化後,則會變成較堅硬之子座幼原基;之後就會進入第二階段,又稱原基階段,此時原基之顏色仍與營養菌絲顏色相同,但會逐漸膨大,並開始組織分化,2-3天後會長成等端白色,下部呈橙黃色之尖錐形子座芽;之後即進入子座芽階段,子座芽初期約為1-2公分高,培養幾天後會變粗伸長,頂端白色會逐漸消失,並進入子座生長階段;子座生長階段時,子座經5-6天生長後,一般不會再增粗伸長,但頭部會膨大成棒型,頂端成鈍圓形或呈尖形,隨後即進入子座成熟期,在子座成熟期時,子座不再變化,但子囊殼會深長並外露,使頂端出現乳頭狀小突起,再過數日子囊殼爆裂,子囊孢子釋放,會在頭部形成龜裂狀花紋,並沾黏黃色粉狀物,一般從菌絲體紐結到子座成熟釋放孢子大約為15~20天。而寄主培養法即是利用人工培育之寄主昆蟲作為培養基值進行培育,根據大陸之資料顯示由接種到子座成熟約需35~38天,但此一方式需大量飼養寄主昆蟲,加上接種不易,因此目前此一方式主要存在於大陸部分養蠶抽絲之省份。
在台灣目前已有許多農民與公司投入生產蛹蟲草,其主要之生產方式係以白米培養為主,目前產量有限,在台灣市面上購買到之北蟲草常是由大陸所進口,一般其顏色會偏暗橘色而與新鮮採收之蛹蟲草顏色有所差異。此外國內也有試驗單位嘗試利用蠶蛹進行蛹蟲草之培育,但目前尚無相關公司利用此方式進行生產。而在台灣多數之業者多半是利用發酵方式來生產蛹蟲草之菌絲體,而市面上多數之蟲草產品也多已發酵產物為主,但近年來國內對北蟲草子實體的需求量大增,因此栽培北蟲草也成為栽培藥用菇類之另一選擇。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