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菇類栽培方式 / 木屑栽培 / 菇類木屑太空包之製作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菇類木屑太空包之製作
發文日:102/11/14
臺灣近幾年用以生產之菇類太空包數量均在2億5千萬包以上,市場常見的香菇、杏鮑菇、木耳、秀珍菇、白精靈菇等菇類大多以太空包栽培生產,良好的太空包和栽培出的菇品產量與質地極為相關,但隨著菇類產業發展至今,製包業者與專業菇農間卻逐漸在包的品質上產生出一道鴻溝,往往為了太空包好壞有所爭議,為使大家有所參考,以下將太空包製作所需注意部份逐一介紹供參。

太空包成分介紹
太空包材質是利用聚乙烯或聚丙烯(polythenen/ polypropylene)所製成之耐高溫處理塑膠袋,121 ℃高溫仍不變形或融化,將袋內塡入所需栽培基質後,搭配相同材質作成的塑膠頸環固定袋口,塑膠袋反折後再以棉塞塞住開口即成未殺菌之太空包。而太空包選用時要注意不要一味只看價格,有些便宜貨在滅菌後包與包之間會黏住,或者太空包會破裂、脆化或有一些極小的開孔,會使太空包容易受雜菌感染。
太空包內部配方成分依所種植菇種不同而異,即便是相同菇種,在傳統上的製作亦會因季節給予不同的營養成分,主要成分大致上還是木屑,木屑以闊葉樹種最能被利用,廣泛受應用的樹種有相思樹、山黃麻、橡樹、木麻黃、…等,其餘各種闊葉樹種除了有毒性或含高量揮發物質者以外,大多可用為種植,惟使用前宜堆積4~6個月效果較佳,堆積時每半個月翻堆和加水一次。
除木屑以外,棉子殼、玉米芯、玉米稈、…等農業廢棄物在中國大陸也多有使用,惟以木屑可避免有他種農藥殘留,欲以有機栽培者在材料取得上會較為便利。而木屑若需快速利用,最好還是能做1週的短暫堆積,期間每日對其大量灑水與翻整,可令木屑較易吸水,其餘材料若本身不易吸水者(如稻草)在使用前最好也是要稍作堆積,因為在太空包製作時主成分是吸收水分的要角,如主成分不易吸水,水分將由輔料大量吸收,會造成基質呈黏稠狀,這種太空包無法透氣,菌種在內容易死亡和感染。
木屑、棉子殼、玉米芯等是太空包主要的基質成分,該部分是含碳素( C )較高者,也就是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含量高的物質,菇類另外還需要的養分主要是氮素( N),即輔料的部份,這部分可以米糠或粉頭(或作「麥麩」)[註],等來作補充添加,最後再以適當比例的碳酸鈣(CaCO3)來調整酸鹼值(pH),一般碳酸鈣以總重的1/100為度,視情況增減。

太空包成份與含水量計算
太空包成分的計算,有的人會以「份數」作比例分配,份數可能是包、框、籃、桶、…,例如7捅木屑、1桶米糠、半桶粉頭、1桶水這樣,然而這種方式的含水量拿捏不易,常會造成太空包過濕或過乾,而且所有原料的含水量每次都不一樣,所以這種計量方式的原料比例次次都不同。
為了排除這個問題,在配方處理上建議將各種原料的比例以「乾物重」來看待,如此,每次所添加的原料比例才不至於有大誤差,為此,在製作太空包前必須對各種原料的含水量做好測量,並計算所須加入的水量,而一般太空包含水量以65 %較適合大多數菇種利用。
含水量計算方式是先以水分測量儀分別測量各原料的含水量,如此可推算出不同原料的乾物重,再依您配方需要的乾物重比例去秤各原料所需的量,例如我們需要1000 kg的太空包栽培基質,配方比例是55 %木屑、20 %米糠、25 %粉頭和65 %總含水量,而測量後得知木屑含水量是60 %、米糠含水量是12 %、粉頭含水量是11 %,我們該如何去做後續計算呢?
首先,栽培基質總含水量設定要65 %,所以1000 kg的基質乾物重是350 kg,配方依乾物重分配則木屑乾重需350×0.55=192.5 kg、米糠乾重需350×0.20=70 kg、粉頭乾重需350×0.25=87.5 kg;於是,秤料時以濕重秤則木屑需秤192.5×100/(100–60)≒481.3 kg (α)、米糠需秤70×100/(100-12)≒79.5 kg (β)、粉頭需秤87.5×100/(100-11)≒98.3 kg (γ);最後,將所需總基質重量扣除所秤原料的重量後,即得所需水重,也就是:1000-α-β-γ=340.9 kg,就是說還要再添加340.9 kg的水。
太空包製作
太空包製作須注意,木屑宜用堆積過或吸水性較佳之木屑,使用前並須過篩將過粗或過長之木屑或者異物排除,太空包製作前先量測好木屑及其他輔料的含水量,計算須添加水量後即可投入攪拌槽混拌(連同碳酸鈣),混拌時先乾拌,均勻後再補入需要的水量進行攪拌,不可以一開始就把所有原料和水一起加入,這會使得原料無法混拌均勻。
而為了避免木屑來不及吸收水分,在事前堆積時要記得適當灑水,若木屑表面乾燥即加以補水,方便上可以使用自動灑水器;如果木屑吸水力不足,加入的水分大部份會被米糠或粉頭等輔料吸收,如此的話,雖然製作出來的培養料含水量是65%,但是會非常黏稠,縫隙間會無法透氣,之後菌種接種後也難以走菌。
而加水時最好是能做到「少量多次」,水分才容易均勻分佈,否則最底下的料很容易水分過多,用這部位的料做成的太空包最後水分會沉積底部,接種後菌也走不下去。當水分在基質中均勻分佈後拌料動作即完成,以輸送帶將攪拌槽內的原料傳送至太空包製包機上端進料口,再於製包機下方圓盤依序套上塑膠袋,開始運轉後,原料會由圓盤口掉入塑膠袋內,這時可藉由調整入料口開口大小控制進料量的多寡,塑膠袋塡好所需的料量後,將其取下從袋口套上頸環再塞入棉塞後即可送至滅菌釜內滅菌。

常壓滅菌方式介紹
臺灣較早期的製包是以常壓方式進行殺菌,將蒸氣通入殺菌釜後維持釜內溫度在100 ℃下6~8小時,以此法可殺死大部分真菌、細菌與小型生物,但無法徹底除滅微生物,有若干能夠以厚膜孢子、內生孢子或成菌核狀殘存構造存活的微生物,是有可能耐受100 ℃而仍舊存活的,此類微生物除非是將其冷卻後復以加溫,重複2~3次的「間歇滅菌法」使其殘存構造在冷卻時萌發後再以高溫殺去,否則接種後仍會在不定時間內造成危害。

高壓滅菌方式介紹
較為徹底的殺菌方式是將蒸氣導入殺菌釜內,使殺菌釜壓力上升,壓力升至1.2 kg/cm2可使溫度上升至121 ℃,待太空包中心溫度到達121 ℃後計時1個小時,時間到後關閉鍋爐,緩慢進行殺菌釜洩壓,直到裡外壓力相等時始可打開殺菌釜閥門讓太空包進入冷卻室冷卻;此法可徹底殺除所有微生物,是真正的「滅菌」,惟須將殺菌釜內的感溫棒正確插入太空包的料內,否則空溫與包內溫度是有差距的,須特別注意。
此外,有一說法是殺菌釜內剛開始通蒸氣時需要將壓力洩壓閥打開一段時間,讓原本在裡頭的冷空氣被趕出來,否則這團冷空氣會在裡面流竄造成溫度不均勻,而導致殺菌難以完全。

殺菌後冷卻
不管是常壓殺菌或是高溫高壓滅菌,殺菌完成後都必須將太空包拉出殺菌釜外來冷卻,至少要等包心溫度降至30 ℃以下才能進行接種。冷卻時,最好不要暴露在開放空間,可以的話,在建造之時殺菌釜就要做成雙開式的,一個開口面對製包場、一個開口在冷卻室內,如此要冷卻時只要將冷卻室內的開口打開即可拉出太空包,降低讓殺過菌的太空包再接觸到汙染源的機率,也不可用電風扇吹,以免冷卻降溫時空氣中的雜菌沾附到棉塞或包身上。

菌種挑選
太空包所使用之菌種常見有榖粒菌種和木屑菌種2類,使用穀粒菌種者,在接種之後很容易因為穀粒的氣味而誘引蟑螂和老鼠,蟑螂會鑽入棉塞取食,而老鼠會直接扯開棉塞或咬破太空包取食,以穀粒為菌種須在養菌室內外做好防範,以免蟑螂、老鼠入侵後造成太空包毀損與污染,使用木屑菌種者較無此困擾。
接種的前置作業是必須檢查菌種,一般在太空包使用的菌,其菌絲應該都是白色的,除了香菇、夏季鮑魚菇和柳松菇等較特殊的菇類可能會有褐色或他種色素產生外,大部分良好的菌種應該在其培養基質上佈滿潔白等粗的菌絲,若有其他雜色或菌絲生長異常即表示菌種可能已遭汙染,應捨棄不用。

接種器具消毒方式
接種器具一般稱作「接種棒」,但是基本上接種棒既不是棒狀也沒有固定的型式,只要使用者用起來順手且能夠進行高溫消毒的東西都可以拿來使用,甚至湯匙或漏斗亦可,最好是以不鏽鋼製作的器具為宜,其他若是可以高溫高壓(1.2 kg/cm2,121 ℃)滅菌消毒的器具亦可使用做接種工具,使用前一日將器具以鋁箔紙(也有人用報紙)完全包覆放入高溫高壓滅菌釜殺菌,或放入160 ℃烘箱行2~3小時乾熱滅菌,使用前拆開鋁箔紙,切記不可碰觸到會接觸菌種的部分,為確保滅菌完全,接種棒將會與菌種接觸的部分要再以酒精燈或噴燈燒紅後置入冷卻酒精冷卻備用。

接種方式
太空包殺菌後放涼至其中心溫度接近室溫(至少得低於30 ℃)再進行接種,接種時應於密閉的專屬接種室內,接種室使用前需清洗消毒,使用時不宜有風動,除使用器具要先徹底消毒外,最好穿戴乳膠手套、頭套、口罩(若能像高科技晶圓廠一樣用無塵室和穿無塵衣那是最完美的),並將菌種瓶的瓶身以酒精擦拭過,打開菌種瓶瓶塞將瓶口處老舊菌絲除去,接種時要將菌種挖鬆,不可成塊投入太空包內,並以一人拔(塞)棉塞、一人挖菌接種這種兩人一組的模式進行。
而若是拿漏斗的,就是將菌種打散後,一手抓著漏斗和菌種瓶、一手拔棉塞,棉塞拿開後立即將漏斗口插入並倒適當量菌種,漏斗一移開立即將棉塞塞回去,接種成功的訣竅除了太空包滅菌完全以及接種室和接種工具清潔度高之外,就在於一個「快」字和「靜」字,速度快、少交談自然接種成功率會高,而且棉塞若有潮濕時要換成滅過菌的乾棉塞,才不會在接種室外讓雜菌利用濕棉塞感染太空包。

結語
太空包製作是臺灣菇類栽培上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太空包可以帶你上天堂,除產量與品質較會較好外,管理上會更容易,但要有好的太空包除了原物料的選用和處理要做好,完整的滅菌和嚴謹的接種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這之外,清潔的太空包培養環境亦不容忽視,不但製包業者的培養室要注重清潔,栽培者的現場管理也相當重要,千萬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