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狗尾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狗尾蟲
發文日:103/08/28
狗尾蟲狗尾蟲
學名:Heliotropium indicum L.
科名:紫草科(Boraginaceae)天芹菜屬(Heliotropium )
別名:耳鈎草、蟾蜍草,狗尾草、狗尾蟲草、母交藤狗尾蟲、貓尾草、大尾搖、肺炎草、金耳墜、金蟲草、蝦蟆草、大尾搖、魷魚草、斑草、象鼻廣、象鼻草、墨魚鬚草、天芥菜。
英文名稱:Indian Heliotrope
分布:臺灣全境田間、園圃、山野自生。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80公分。全株密被粗毛。根圓柱形,乾時黃褐色。莖直立,粗壯,多分枝。葉互生或對生,具柄,葉片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8公分,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鈍形,兩面被毛,鈍鋸齒緣或波緣。穗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先端向外彎曲,花密生花軸上側,由下部漸上開放;花萼綠色,5裂,花冠淺藍色或近白色,管狀,裂片5枚。果實蒴果,由2個卵形小堅果合成,種子1枚。花、果期夏季。
繁殖方式: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利尿、消腫解毒、鎮定袪風的功效。孕婦忌服。

狗尾蟲為臺灣鄉間普遍可見的植物,其嫩莖葉可當野菜吃。在開花時,整個花序軸延展伸出,並在末端捲成彎曲狀,似狗尾巴,而花序上佈滿小花,又像許多小蟲,故名狗尾蟲。因所有小花都長在花序同一側上,彷彿女子的耳環,故俗稱為耳鈎草、金耳墜等。狗尾蟲還有另一常見的別稱,即「蟾蜍草」(或稱蝦蟆草),因為葉子表面會皺縮,彷彿蟾蜍的皮膚,故得名。台灣民間習慣是採摘其新鮮莖葉搗碎,以敷治狗咬傷,而單取其根部水煎服,則能改善疲勞症狀。

其性味苦、平,入肺經,有毒,具有清熱利尿、消腫解毒之效,可治肺積水、肺炎、肝炎、咽喉腫痛、口腔糜爛、膿胸、咳嗽、膀胱結石、小兒急驚、癰腫等。全草含有生物鹼:indicine、acetolineicine、indicinine、indicine N-oxide、echinatine、supinine、heleurine、heliotrine、lasiocarpine、lasiocarpine-N-oxide等成分。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p33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狗尾蟲 p172 台北南天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