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稜軸土人參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稜軸土人參
發文日:103/05/28
稜軸土人參
稜軸土人參
學名:Talinum triangulare (Jacq.) Willd.
科名: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假人參屬(Talinum)
別名:巴參菜、稜軸假人參、土人參、櫨蘭、假人參、參草、土高麗參、紅參、紫人參、煮飯花、力參、波世蘭、土高麗、水人參、參仔葉、參仔草、台灣參、東洋參、參草、土洋參、土紅參、土參、紫人參、福參。
英文名稱:Panicled Fameflower
分布:人工栽培種植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30-60公分。主根肥厚,圓柱形或紡綞形,外表棕褐色或黑褐色。莖直立,肉質,柔軟多汁,無毛,基部多分枝。葉互生,具有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基部漸狹,先端銳尖或鈍圓,全緣。長圓錐花序,花頂生,總花柄紫綠色或暗綠色,花梗具稜形,花小,多數,淡紫紅色,花梗細長;萼2枚,卵圓形,尖頭,早落性;花瓣 5 枚,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 10 餘枚,花絲纖細;子房球形,花柱細長,柱頭 3 深裂,先端向外為彎。果實為蒴果,常俯垂,球形、卵形或橢圓形,熟時灰褐色;種子細小,黑色,扁圓形,具瘤或稜,種阜淡白色。花果期 5-10 月。
繁殖方法:種子、扦插、分株
利用部位:根、莖、葉
效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原產於熱帶美洲,在1911年引入台灣,在全島低海拔山野、荒地、庭院常可見其蹤跡。稜軸土人參的花梗有稜角,花大而疏,根的外形似人參,故稱為稜軸土人參。與假人參外形相似,常被誤認。

其莖葉可炒食或煮湯食用,或將嫩莖葉洗淨後用鹽醃漬成醬菜。在藥用上,其莖葉之鮮品搗爛後可外敷治腫毒。其性味甘、平,具有利尿消腫、健脾潤肺、止咳、調經之效,可治痢疾、泄瀉、濕熱性黃疸、內痔出血、乳汁不足、小兒疳積、黃水瘡、脾虛勞倦、肺痨咳血、月經不調等;外用可治目赤腫痛。

可利用種子、扦插、分株方式,其性喜溫暖,在夏季生長強健,冬季低溫時則生長緩慢。少病蟲害,耐旱、耐貧瘠,栽培管理妥善,則可作為連續採收之葉菜作物,其嫩莖葉青翠,口感與藤三七(俗稱川七)相似,滑嫩可口,可作為野菜食用。

參考資料: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p38台北南天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