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魚腥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魚腥草
發文日:103/08/28
魚腥草
魚腥草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科名: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蕺菜屬 (Houttuynia)
別名:蕺菜、臭搓草、臭臊草、肺形草、九節蓮

分布:台灣全境平地至中海拔山區陰濕處自生。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50 cm,莖與根為圓柱形,有節,根莖匍匐狀。葉互生,卵狀心形,先端尖而基部廣心形,全緣,柄長1-4 cm,內側為溝狀。穗狀花序,小花為淡黃色。總苞片4枚,十字形,白色,倒卵形,兩性花。蒴果球形,種子細小。花期為初夏至秋季。新鮮植株具有極濃之腥臭味,故名魚腥草。
繁殖方式:扦插或根莖繁殖。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魚腥草植株內含抗菌有效成分有癸醯乙醛或魚腥草素 (Decanoyl acetaldehyde)、月桂醛 (Lauric aldehyde)、α-派烯 (α-pinene) 和芳樟醇 (Linalool) 等,前兩者都具有魚腥草的獨特腥臭味,但烹煮後便無臭味,其名稱可見於《名醫別錄》中,唐代蘇頌描述此植物:「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魚腥草味辛、性微寒。歸肺經。其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在臨床上和大柴胡湯、鉤藤、杜仲並用,可以用在高血壓。喉嚨慢性發炎,魚腥草可與小柴胡湯、黃蓮解毒湯、金銀花並用。在現代藥理研究中,證實魚腥草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鉤端螺旋體作用、抗過敏和平喘作用、利尿、鎮靜、止血等。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魚腥草產品,除了茶包、保健產品,亦有美容用品如洗面皂、面霜、乳液、化妝水等,魚腥草亦可直接料理,可作為餐桌上的佳餚,在民間用法是將魚腥草做為開胃理氣的食療方,以涼拌、煮湯或煎蛋的方式料理,若與整隻雞一起燉煮,即為民間口耳相傳的長高「轉大人」食療方。

在臨床上,魚腥草多作為肺炎、肺膿瘍、呼吸系統急慢性用藥,其汁液能治療萎縮性鼻炎、鼻蓄膿、鼻竇炎;葉片亦可作為敷臉材料;或用於外洗,如各種皮膚病、痔瘍、陰部搔癢等。

服用魚腥草注意事項:魚腥草性寒,久服易傷人體腸胃陽氣;老年人咳嗽痰多黏稠,可食用魚腥草煎蛋,但痊癒後就必須停止食用;虛寒體質者食用太多的魚腥草會導致氣喘,故不能單獨食用。


參考資料:
A+醫學百科
醫砭
大紀元-醫療保健專欄「談民間療法 魚腥草治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