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竹節蓼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竹節蓼
發文日:103/08/28
竹節蓼
竹節蓼
學名:Muehlenbeckia platychadum (F. Muell.) Bailey
科名:蓼科(Polygonaceae)竹節蓼屬(Muehlenbeckia)
別名:蜈蚣草、節節花、百足草、扁竹、扁節蓼、蜈蚣竹、對節蓼、鵝紅草、大本蜈蚣草(台灣)、觀音竹、鐵扭邊、上石百竹、飛天蜈蚣、扁竹花、斬蛇劍《廣西中藥志》,雞爪蜈蚣《全國中草藥匯編》,蜈蚣草、扁竹(台灣、廣西),對節草(江蘇),竹節山草、百腳山草(上海)、大本飛天蜈蚣、斑竹相似(福建),寒忌竹,百足草《廣州植物志》,扁莖蓼《秦嶺植物志》
分布:台灣庭院栽培
形態:多年生常綠灌木,高 1-3 公尺。莖基部圓柱形,木質化,上部位的莖則呈扁平帶狀多分枝,光滑深綠色,具有光澤,有明顯的細線條,其節處略為收縮。葉片具短柄,長橢圓形,著生於節部,互生;托葉鞘退化成線狀,分枝基部較寬,先端銳尖。花小,兩性,開於莖節上,具纖細柄;苞片膜質,淡黃棕色;花被 5 深裂,淡綠色,後變紅。果實瘦果三角形,平滑,包於肉質紫紅色或淡紫色的花被內,呈漿果狀,種子細小。花期 9-10月,果期10-11月。
繁殖方法:分株、扦插
利用部位:全株
效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竹節蓼原產於新幾內亞及所羅門群島,奇特的外觀常讓人誤以為是多肉植物仙人掌,英文名稱為centipede plant,即蜈蚣之意,因其外形如蜈蚣姿態,而其植株淨雅又富趣味,常被栽種作為綠化觀賞植物,或作為插花花材用途。在臺灣民間普遍栽種於庭院之中,全年可採收使用,晒乾或鮮用皆可。竹節蓼性喜溫暖、濕潤以及通風良好之環境,但較不耐寒冷氣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最為適宜栽種。扦插繁殖則以春季3-4月為宜,其生長速度快,很容易種植。

藥用上可內服與外用,全草無毒,是為可入藥的綠色蜈蚣。其性味平、甘、淡,歸經肺、肝經,其效用為清熱解毒、散瘀行血消腫、生新止癢。治癰瘡腫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竹節蓼始載於《廣西中藥志》,記載可拔毒消腫、治毒蛇及蜈蚣咬傷。《泉州本草》記載,可清熱解毒、退癀消腫、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癰疽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參考資料:
(1)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邱年永等著 台北南天書局
(2)認識植物 莊溪
(3)A+醫學百科
(4)King Net 國家網路醫院